|
快遞包裹廣告屢見不鮮(來源:河南日報) |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快遞新生意,包裹貼廣告。此事讓人不得不問監管部門一聲:您怎麼看?該怎麼辦?
在去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的現實下,快遞的包裹廣告生意,帶來的不僅是行業的一個新利潤增長點。“快遞單上或者快遞包裹上做的商家廣告,是一種新穎的廣告模式”,當百度百科出現“快遞廣告媒體”的詞條,顯然暗示著廣告業的新平台、新載體、新市場正在形成。如何防止虛假廣告隨著快遞包裹被投送到千家萬戶,對監管部門來說,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快遞包裹能不能做廣告,現行的法律法規並沒有相關規定,這就讓虛假廣告找到了新機會、新空間。雖然說“法無禁止即可為”,並不意味著監管部門可以不作為、不能作為。不然,“快遞廣告媒體”的發展之路,難免要像“老年代步車”一樣,因為監管的遲到,“野蠻生長”到讓人頭疼的境地。
時速高的能超過一百公里,有電動的還有燒油的,山寨“豪車”一點也不臉紅:仿路虎款、捷豹款、寶馬款、jeep款、奧迪款……“老年代步車”進化到如今的汽車縮微版,成為無牌、無照、無保險的“三無產品”,監管不力難辭其咎。截至今天,對“老年代步車”的生產,並沒有明確的規範政策和標準,汽車化亂象自然“無計相回避”了。
懲前毖後的監管,是一個事前預警、事中監控、事後追責三者環環相扣的有機鏈條。遺憾的是,由於一些相關部門並未盡職盡責,致使三個環節出現脫節,監管鏈條不能徹底閉環。所以,上海垃圾異地傾倒蘇州太湖之類的惡劣事件,不發生才怪呢。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