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南海仲裁案開庭現場,菲律賓派出60人代表團,中國代表團座位上只有筆紙和水杯。(圖片來自網絡) |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隨著7月12日海牙國際法庭關於南海問題的仲裁結果“出爐日”臨近,本來相對太平的南海,被攪得沸沸揚揚。
法國《歐洲時報》7月8日載文《南海本無事 “仲裁”自擾之》,文章說,十分滑稽的是,仲裁案菲方首席律師近日稱此次裁決“將剝奪中國在南海權益上的九段綫主張”,輿論大嘩:這位美國律師真可謂未蔔先知仲裁結果。這一幕,折射出菲律賓與仲裁庭成了美國牽著綫的兩個木偶。
7月5日,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華盛頓的一個南海問題對話會上稱,“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絕不是加害者、肇事者,而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很快就會出來的“仲裁”,“不過是一張廢紙!”這堪稱是中國具有官方色彩表態上的“最硬版”。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回應,“該仲裁庭對有關事項無管轄權”,重申中國“不接受、不參與和不承認”國際仲裁庭作出的任何裁決。南海問題涉及到中國的國家主權,在南海爭議問題上,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繼續遵循國際法,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這堪稱是中國政府南海問題立場的“完整版”。
而中國宣布“同時”在南海軍演,則成了中國“行動”的“最強版”。
衆所周知,今天的南海緊張局勢,美國因素是始作俑者。
十多年前,南海雖未見得比其它“海”平靜,但航行始終自由。各國為自身利益,雖時有口角,但局勢可控。在一些南海周邊國家占島興業的問題上,中國從來不以強淩弱。涉事雙方的對話與談判機制一直有效存在。2002年,中國與東盟國家達成《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并在2013年啓動了“南海行為准則”磋商。然而美國2009年積極推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宣揚“中國威脅論”,慫恿當事國向中國發難,凡此種種,打破了南海原有的平衡,是緊張局勢的來源。更有甚者,美國似乎把耀武揚威繼續作為壓制中國的選項,動輒派航母進入南海,派軍機抵近偵察,并常聽見軍事高管“喊打”之噪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