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撐“保護傘”
面對現狀,專家建議,要從加強學生及家長安全意識、提高救援技能及增設兒童活動場所等方面,合力擰緊兒童假期的“安全閥”。
崔民彥說,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是進行安全教育的主力,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將安全教育課程化、常態化,並定期組織測試、評比等,而非滿足於零碎的、短期的項目培訓、夏令營,使“安全”真正入腦入心。
對於提高個人救助技能,崔民彥認為,學校、社會團體都有責任,如利用晚托班、暑托班進行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訓,醫院、紅會等機構也可開放相關服務設施,提供免費技能培訓。
“相當一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關鍵在於提高安全教育、安全提示的針對性和行動力。”楊雄認為,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要有重點地發布安全提示,提高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小到每個社區、每個小區都要多動腦筋,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兒童安全教育,提高預防實效。
“兒童需要全社會的呵護,在政府之外,社區、社會組織、企業都有責任幫助家長和孩子認清、防範假期安全風險。”吳遵民說。
此外,一些上海郊區的家長呼籲,利用農家書屋、農村社區活動中心等,增設一些兒童娛樂設施,開設有益於孩子身心的暑期活動,給孩子一個安全、愉快的假期。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