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英國尋求拓展貿易夥伴。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8日,英國與印度展開初步談判,討論雙邊貿易協議。英國商務大臣賈維德表示,在英國脫歐成為單獨貿易國後,將致力於提升其貿易實力。英國商務部表示,在訪問印度後,賈維德接著可能與美國、中國、日本和韓國就貿易關係展開討論。
“英國目前的經濟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信心,一方面是提升國內民眾的信心,遏制恐慌,防止出現對英鎊的擠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升外來投資者的信心,防止大批金融機構撤離。”崔洪建說。
外交學院教授高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英國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對外尋求新的貿易夥伴和金融政策方面,都是為了保住自己傳統的地位。一方面,雖然它已經宣布要脫離歐盟,但它仍想保持住與歐洲國家的比較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它也想把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拉入懷中。”
前路曲折艱難行進
對英國來說,未來一段時間的前行將十分困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李靖堃指出,英國國際影響力在短期內可能下降。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英國政府和政治家們將忙於國內政治以及與歐盟的談判,無暇過多關注國際問題。而且,英國一旦離開歐盟,就失去了作為歐美關係之間的“橋梁”、“紐帶”功能。儘管奧巴馬宣稱英美“特殊關係”不會發生改變,但其“特殊性”的程度將來很有可能會減弱。
與歐盟的談判也不會輕鬆。崔洪建表示,目前英國和歐盟存在分歧。從談判形式來看,英國希望將脫歐和未來與歐盟合作的談判一次解決,這樣它就可以利用自己歐盟成員國的身份,從歐盟謀求更多福利。歐盟則希望先進行脫歐談判,再進行今後合作關係的談判。在談判內容方面,英國希望能夠在投資與貿易資本方面仍然保持自由流動,但不接受人員的流動,歐盟則認為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接下來的談判對英國政府是一個挑戰。英國與歐盟雙方可能都要做出一些妥協。”崔洪建說。
當然,“任何危機之後都有轉機與機會。”高飛則表示,“對於英國來說,脫歐之後,在未來國際社會的博弈中,可能會有更多的主動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