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京報) |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12日,一條“安徽6000新生兒視頻遭洩露”的消息刷屏各大網站,網上一搜索竟出來30000多條相關結果,報道中“畫面清晰”、“除眼睛被蒙外其他信息清晰可見”、“部分孩子樣貌症狀一覽無餘”、“很多家長擔心不已”等突出字眼引人矚目。
據報道,遭洩露的視頻主要涉及的是住院患兒。剛出生的嬰兒躺在醫院保育箱內,旁邊的貼紙上“姓名”、“年齡”、“診斷病情”、“入院日期”等信息一覽無餘。對此,視頻的擁有者——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回應稱,經初步調查,視頻洩露系因視頻保密數據被“黑客”修改所致。而據相關記者調查,這些新生兒視頻均經一家名為“安徽婦幼網”的網站流出,該網為一家私人註冊的網站,曾與醫院有合作關係。醫院失職也罷,網站失守也罷,事實是,一個個新生兒,確切的說是一批新生患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便遭遇了現代信息社會的“洗禮”。
如果說之前媒體曝出“3000條信息僅需200元”叫人震驚,不少人遭遇“車險快到期時多家保險公司競相來電”令人驚詫,那麼,這次近6000新生患兒的視頻齊刷刷地擺放在那裡,更直觀地予人衝擊。這令每天與此起佊伏的推銷電話伴生的人們意識到,信息攫取的觸角如此密布已伸展至出生一刻。
專家表示,現在出賣、洩露公民個人信息,已經形成源頭、信息販子、購買者“一條龍”黑色產業鏈,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很多包括一些醫院、保險公司等,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病毒等惡意程序竊取用戶信息,或是攻擊網站直接竊取用戶密碼。
網絡信息技術像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前所未有便捷的同時,也給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信息安全帶來挑戰。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電商通過技術、交易等大力獲取客戶數據以達到精准營銷。在大數據、雲計算等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處理好數據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與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越發突出。
無疑,這是一個大課題。當前緊要的是,通過法律手段加大網絡獲取、洩露、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打擊力度。從長遠來看,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在加速對網絡大數據信息開放利用的同時,加強對信息安全的研究與應對,不容輕忽。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