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這位來自深圳的技術專家同時指出,中國市場當然具備著巨大潛力,跨國康采恩不會永遠都領先於中國企業。他強調,涉及機器人技術,中國現在就已有能力在中、低端領域逐步以國產品取代舶來品。
對未來發展的這一提示似乎印證了厄廷格爾這樣的懷疑論者。批評者們指出,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發展計劃幾乎就是對德國雄心勃勃的“工業4.0”藍圖的挑戰書。
美國的立法者已先行了一步。只要與美國關鍵技術有關的國家利益因外國併購受到威脅,“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就會出場。這個權力巨大的機構與財政部掛鈎,其成員來自財政、國防、司法、內政及另外10個部門。
去夏,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便曾引起轟動。當時,該委員會阻止了中國國有物業巨頭華潤(China Resources)出價230億美元的併購美國芯片生產商美光(Micron Technologies)計劃。其實,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並非只顧及對美國企業的購買意圖。今年1月底,該機構否決了中資30億美元併購荷蘭菲利浦在美企業亮銳(Lumileds)計劃。有報道說,原因是該機構認為,菲利普這一旗下企業與美國的半導體行業關係密切。官方的解釋則相當模糊:否決是出於“難以預料的憂慮”。
該委員會目前還在審議中國化學集團公司(ChemChina)收購瑞士種子巨頭先正達(Syngenta)事宜。先正達也在美國經營。這次是涉及到美國農場主和美國食品安全利益。中化已就此作出反應,將430億美元的報價延長到了9月13日。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