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面:業績蕭條 問題不斷
有賺的自然就有賠的。除了上述幾家風光的險企,大多數上市公司參股的險企處於麻煩之中,或是償付能力不足被停止業務,或是虧損狀態延續、股東不堪重負,或是等待資本進入重組。
比如近期因償付能力不足被叫停業務的中融人壽。作為新興的保險機構,中融人壽的經營模式也是較為激進的,通過銀保渠道拼規模,並在二級市場上瘋狂“掃貨”。不過,這一情況並不持久,年初瘋狂“掃貨”中融人壽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因此被保監會暫停股票投資和新業務開展,如今半年過去了,中融人壽的增資問題不僅仍未解決,還有幾家股東要求退出。就連通過收購中聯合銅箔100%股權間接擁有中融人壽20%股權的中天城投,也準備另起爐灶了。
與中融人壽有著相同境遇的還有新光海航人壽,股東方雖表態要增資,資金卻遲遲未能到位。除了償付能力,險企的持續盈利能力也是股東考慮投資的因素之一,因持續虧損而被股東拋棄的也不在少數。
由此可見,上市公司入股保險公司並不是穩賠不賺,也有一定的經營風險要承擔。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保險有其專業性,賺錢其實不容易。在投資環境日漸複雜的背景下,資金運作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的民營資本應謹慎進入保險領域。
“保險牌照看上去很美,但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從中分一杯羹,如百年人壽、大眾保險、中法人壽等都因入不敷出,出現過股權轉讓的情況。就在去年,美亞財險等公司的虧損額度環比擴大,不得不正式與中國車險市場說再見。”財經獵人分析師吳芳表示。
“目前成立時間不到10年的保險公司中,很大一部分還沒有開始盈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表示,保險公司有一定的盈利周期,一般財險公司開業5年才開始盈利,壽險公司則時間更長,需要7~8年。如果企業難以熬過長期沒有盈利的投資,很可能導致公司股東更迭頻繁,增資困難。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