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民間投資增速的不斷下滑,已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各省(區、市)政府負責人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工作會議,作出進一步部署。這也是繼5月份以來,連續3個月中央高層針對擴大民間投資召開的重要會議。
作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民間投資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目前,民間投資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超過了63%;我國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已超過60%,還提供了75%的就業崗位,納稅比重也超過了50%。
但自2015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不斷下滑,2015年民間投資增速從2014年的18.1%下滑到了10.1%;而2016年1月份至6月份,民間投資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的活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經濟體的內生動力。如果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降,必將嚴重拖累固定資產投資,進而對經濟增長帶來嚴重影響。
事實上,從宏觀背景來看,民間投資增速放緩與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具有相關性。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國不少產能過剩的傳統製造業領域都面臨著市場出清。而且,民營企業中的大量中小企業缺乏轉型升級方面的技術和資金儲備,加上信息不對稱,一時很難找到新的投資領域。這些因素的交織叠加,容易導致民間資本投資熱情不高、意願不強,也就造成了投資增速的放緩。
但是,造成民間投資增速放緩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體制和機制性障礙。
從前期國務院督查組調查所發現的情況看,我國一些政策制定落實不到位,有些法律法規缺乏配套細則,實際執行中沒有把實惠落到民營企業身上、各方面成本高企、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民企准入限制等原因。這些體制、機制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民間投資的羈絆。
筆者建議,要有效提升我國的民間投資,不僅要提升民間投資者的信心、加大民間投資融資力度,徹底打破“玻璃門”、“彈簧門”,而且也要規範民間金融行業,可成立民間投資行業協會等,充分激發民間投資的潛在活力,從而有效提升民間投資,充分發揮民間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來源: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