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和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的《印度洋地區發展報告》認為,印度經濟中短期內將很難擺脫周期性增長波動,長期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長的可能性很小。
該報告指出,從長期來看,印度經濟增長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經濟發展模式,即內需驅動增長,倚重能源及大宗商品出口。當前,國際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客觀上有助於印度控制通脹率和赤字,提升印度國內民眾的消費能力,拓展政府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空間。而隨著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反彈,驅動印度經濟增長的利好因素將逐漸消失。
引資優勢能撐多久
相比之下,印度在吸引外資方面則狀態良好。黃迎虹指出,近來印度吸引外資顯著增長,甚至超過中國和美國,成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國。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增長了6倍。
黃迎虹認為,莫迪的上台確實給印度經濟帶來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作為經濟能手出身和親工商政治家,莫迪的上台極大地提升了投資者對印度經濟的信心,政府換屆一度令印度股市大漲。另一方面,莫迪出台了許多強有力的刺激經濟和吸引投資的政策,包括“制度製造”、“數據印度”、“印度創業”等大型項目,並輔以持續降息,經濟外交等手段。這些措施對印度經濟的提振不容忽視。
未來在投資方面,黃迎虹指出,印度仍大有可為。“投資的增加與印度巨大的潛力和莫迪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措施分不開。相信在2016年下半年,投資增加的趨勢會更加凸顯,中國對印度的投資也會大規模增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印度經濟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特別是在印度的股市和出口等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資增加的利好。而美聯儲加息、發達經濟體反通縮措施等也對印度的貨幣政策造成干擾,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的匯率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黃迎虹坦言,印度亟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其國內存在的經濟機構混雜、政府效率低下、地方集團林立等一系列問題仍然是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難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結果是影響印度經濟發展的關鍵。
(來源:國際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