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昨日,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中心副主任藍虹處獲悉,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環保市場總投資額約為5000億-5400億元,同比穩步上漲,據此測算,如果下半年投資增長勢頭繼續保持,不出現太大波動,今年全年我國環保投資總額有望首次突破萬億元,真正形成業界所期待的“萬億元級”市場規模。
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環保產業的支柱效益正在加速釋放,尤其是今年我國終於悉數出齊了大氣、水、土“十條”後,“誰污染、誰付費”新規則在各領域全面鋪開,各路資本被激發出了掘金環保市場的衝動。“以往我國環保產業的政策資金驅動特點明顯,產業對政策依賴性相對較強,環保企業往往被動追著環保規劃、任務、需求、投資走。”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直言。
不過,藍虹也表示,雖然上半年全國環保市場投資額同比穩步上升,但並不能過度樂觀,因為按照該數據與GDP總量的百分比核算,投資增速並沒有明顯超出GDP總量,這意味著,1-6月環保市場投資額的提升主要還是受益於GDP總量絕對值的提高,即龐大的需求基數。
“上半年,我國環保產業投資領域分布並沒有明顯變化,仍主要集中在原有優勢領域,新興投資風口未被充分開發。”在藍虹看來,目前,我國環保行業在推進產業化過程中,定價機制沒有進行突破性改革是阻礙井噴式發展的主因之一。藍虹表示,現在,我國很多環保服務還無法轉換成確切的市場價值,比如河北建設的生態屏障等項目,惟一的支撐只有財政資金,但政府這部分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如果這些項目不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久而久之就無法對社會資本形成可持續的吸引力,因此,參考碳交易等制度開拓更多市場化治污新渠道,才能形成環保投資爆發性突破的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