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給英國帶來了慘痛的教訓。此時公布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顯示了英國人的政治智慧和戰略考量。這是為了吸取教訓,也是為避免再次捲入悲劇。
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加入亞投行、脫歐公投,抑或是對伊拉克戰爭反思,都折射出英國正以務實的態度,加速其外交戰略乃至全球戰略的轉變
2015年3月12日,英國正式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
長期以來,英國一直都存在於美國的外交政策陰影之下。2003年英國軍隊追隨美軍殺入伊拉克的背後正是當時“英國全球戰略”的外在體現。要知道,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基礎是美國資本利益主導的全球三大安全框架(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北約安全框架和中東安全框架)提供的政治、軍事、經濟、金融層面的戰略支撐,追隨美國資本利益的全球戰略符合當時英國國家最高戰略目標。
此外,從1991年蘇聯解體、1992年英鎊退出歐洲貨幣體系開始,英國留在歐盟的主要任務就是成為美國制衡德法領導的歐盟的政治工具,與北約一道成為裹挾歐盟服從美國意志的繩索。所以,英國脫歐也是美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再加上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出台,背後折射的正是英國全球戰略目標正在發生巨大轉變。
當前,英國正處於歐洲國家利益的邊緣地帶。脫歐公投前,儘管英國是歐盟的主要成員國,但基於德法軸心主導歐洲大陸的現實,英國在歐盟或歐元區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在英國看來,將來無論是誰來主導“歐美合體”,英國在“歐美合體”內根本沒有話語權。
國家興衰,戰略是關鍵。從行為科學上來講,國家的戰略選擇就是國家戰略的實質。從民族性格上看,英國人既保守又具冒險精神,既堅定又靈活,一向追求進退自如,反對極端主義。
也正因如此,英國民眾普遍認為,加入伊拉克戰爭是英國自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外交政策失誤。而如此大的代價不僅沒有給伊拉克帶來民主和平,反而讓伊拉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義滋生地和訓練場。英國也因派兵伊拉克嘗到了報復的苦果,在2005年倫敦恐怖爆炸案中傷亡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