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再次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但同時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一降一升之間顯示出,在全球經濟走弱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企穩難能可貴。據統計,現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每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於5年前1.5個百分點、10年前2.5個百分點的增量。世界銀行此前分析今後三年主要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其中美國經濟2018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為15.7%,而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26.4%。接受記者採訪的各國專家、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中國方案讓世界繼續分享中國紅利,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中國改革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世界銀行中國和蒙古國局前局長杜大偉對記者表示,中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穩定在6.7%,這是穩健可持續的發展速度。中國對外投資不斷增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有利於中國,其外溢效應對世界經濟也大有裨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鋼鐵和其他重工業的過剩產能,也有助於降低銀行系統的風險。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訪問學者馬丁·克羅贊帕告訴記者,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實現6.7%的增長符合普遍預期。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保持了難得的穩定性,而且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依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由於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以往,當前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率也遠遠超過兩位數增速時期。
馬丁·克羅贊帕說,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將資源從產能過剩的行業轉移至其他部門,如服務業,將有助於改善中國的對外貿易並保持經濟進一步的可持續發展。
花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占世界經濟增量的約1/3,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這與中國經濟具有內生動力和財政政策刺激空間有很大關係。他說,中國促進產業向中高端躍升,一方面會增加從發達國家的進口,拉動其低迷的經濟增長,而中國產能升級也會減少與發展中國家在相關行業的競爭,這是雙贏。
比利時魯汶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蒂斯認為,6.7%的增速是值得羨慕的。儘管縱向比較,這一速度較以前有所放緩,但沒必要因此就為中國經濟增長過度擔憂,因為這是中國主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他說,隨著中國去產能、去庫存的效果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這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在多數發達經濟體增長依然乏力、潛在增長率低下的情形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中國改革帶來的更高質量發展,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持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