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最新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 (徵求意見稿)》已下發至銀行。”7月28日,由這一消息所引發的關注進一步蔓延。由於新規擬對銀行理財業務資質進行分類、新增權益類投資門檻要求、禁止銀行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等一系列新增要求,本次意見稿也被認為是“銀行理財最嚴監管新規”。此次新規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其又會對銀行理財市場及相關銀行造成怎樣的影響?《金融投資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城商行或無緣“非標”資產
7月27日,銀監會最新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全文正式曝光。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本月初,銀監會已初步形成新的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意見徵求稿,並召集部分銀行進行討論。而目前該徵求意見稿已下發至銀行。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於2014年12月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意見徵求稿)》,此次徵求意見稿呈現出較大變化。
具體來看,此次徵求意見稿擬對銀行理財業務資質進行分類,分綜合類和基礎類兩大類。基礎類的銀行,理財業務將不能投資非標和權益類資產。而由於銀行資本金將是劃分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這也意味著,將有很多中小銀行被“拒之門外”。
“此次新規要求,資本淨額超過50億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才能投資權益類和非標資產。據此估算,在全國2500家銀行中,有250家左右發行的理財產品有投資權益類和非標資產的資格。”招商證券分析師馬鯤鵬指出。
在整體收益率持續下滑的過程中,客戶粘性相對較差的小型銀行為了維持規模增速,可能需要保持相對較高的收益率以吸引投資者,而投向風險相對較高的非標和權益類資產無疑是較快拉升收益的方式。不過,在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看來,相對於大型銀行有著成熟的團隊和豐富的經驗以降低投向該類市場的風險,小型銀行還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因此監管本著嚴控風險的想法做出此類限制也屬情理之中。“目前來看,體量很小的銀行其理財業務的投向還是以債券及貨幣市場為主,該項限制至少對此類銀行目前的發展影響不會太大。”魏驥遙指出,而理財餘額在200萬以上的許多銀行,尤其是以城商行為主的銀行,非標資產是極為重要的投向之一,如果這些銀行被劃分進基礎類銀行可能對其業務發展有較大的影響。此外,對於以國有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為代表的大、中型銀行而言,則可能在下半年加速對權益類市場的挖掘,迅速提升市場占有率。
分級理財產品將遭“封殺”
值得關注的是,即使符合資本金“門檻”要求,能夠進行“非標”資產投資的銀行們,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按照此次徵求意見稿的要求,所投資的特定目的載體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符合要求的信托投資計劃除外。並且非標投資不得簡單作為相關特定目的載體的資金募集通道。其中,所謂的特定目的載體包括但不限於券商、基金、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計劃。
這也意味著,銀行理財投資非標資產,只能對接信托計劃,而不能對接證券基金等資管計劃,且不允許多層通道嵌套。
對此,馬鯤鵬認為,需要注意這只針對非標資產,即通過信托貸款等通道為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提供的融資,而理財配資等業務無需強制趕回信托。魏驥遙則指出,由於目前市場上採用多層嵌套的產品數量較大,銀監會肯定不會採用一刀切的方式來增大市場流動性風險。因此處理方式估計仍然是存量不納入監管範圍,而是嚴控增量的做法。在不清楚監管具體要求的情況下,銀行可能會大幅減少該類產品的發行。“商業銀行不得發行分級理財產品。”此次徵求意見稿中的這項要求同樣引發關注。魏驥遙分析認為,高杠杆和可能的資金池運作是監管層叫停的主要原因。“雖然大多數銀行所發行的分級產品杠杆倍數較為保守,但也有極個別的銀行發行的極少量的分級產品,其次級端杠杆倍數高達10倍。儘管該類產品也以淨值型產品的形式發行,但其優先端的投資期限較次級端短,也就是說,在次級端不變的情況下,優先端的產品存在滾動發行的情況,也有存在資金池運作的可能。”
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存續的此類結構化產品數量比例並不高,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庫進行粗略統計,該比例不到0.5%。從存續規模看,國有行及股份行所占比例較高,高於城商行。而馬鯤鵬則持有不同意見,其指出,分級理財產品不等於配資等結構化產品,優先劣後配資等是在理財資產端分級,不受限制。分級理財產品則是在理財負債端分級,被新規禁止。這類產品目前只有部分小銀行有,體量極小。
(來源:金融投資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