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地王”撐腰,深圳樓市的投資客似乎又有了“底氣”。即使調控政策越來越嚴,但許多投資客仍然相信深圳樓市的“天花板”還未到。在深圳的二手房市場,鏈家的數據顯示,二手房投資購房比例在2014年已達23%,2016年上半年已經逼近30%。“適當的投資比例,可以保證市場的活力。不過目前的投資比例確實比較高,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民間財富無處可去,房產成了最好的倉庫。” 深圳鏈家市場研究中心總監肖小平如是說。
如此“豪宅化”的房價,以後能不能全部都順利“出手”?僅僅依靠“彈藥充足”投資客,樓市能否繼續上攻?7月28日,作為深圳傳統的豪宅區,華僑城的一個項目開盤吸引了全深圳的關注,項目備案價最低每平方米6.3萬元,最高每平方米11.4萬元,總體的均價在8萬左右,雖然總價都過千萬元,但這次開盤的房源每平方米均價比周邊二手房還要低。“按照此前龍華的地王,幾年後的銷售價格應該要突破每平方米9萬元,如果深圳整體樓市趨穩,龍華和華僑城,我想大部分人出於自住或投資都會選擇華僑城。”資深投資客陳先生對記者說。
深圳中原總經理鄭叔倫表示,6月的兩塊“地王”誕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的信心,推高大眾對深圳房價的上漲預期。不過,客戶對價格的敏感度仍非常高,新盤的定價尤為重要,開發商也不可因“地王”效應在定價上過於激進,否則只會打擊客戶入市的積極性,市場回暖之路將更加漫長。中國指數研究院則認為,上半年“3●25”新政的出台對穩定樓市起到一定作用,成交量萎縮,價格卻依舊高企,深圳樓市整體成交量很難恢復到去年水平。與此同時,高房價已經脫離了一部分剛需購買力,加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較高,深圳樓市繼續上漲的動力趨弱,下半年或將繼續緩行。
不過,依舊不斷有參與土地角逐的企業領了號碼牌走進土地拍賣“賭場”,依舊有許多投資客在伺機行動。
(來源: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