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貨還沒發就虧本,紡織企業都很困惑,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河南夏邑縣華鵬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敏峰一語道出如今國內涉棉紡織企業的生存現狀。
今年3月至今,國內棉花價格陡然爬升,期貨價飈漲近70%,市場均價每噸也增加超過3000元。成本高企,商品價格提不上來,讓很多紡織企業面臨虧本生產的局面。在棉價起伏不定的大環境下,部分企業選擇以放假或關廠的形式暫停生產。
紡織企業陷入尷尬局面
單日漲幅超過5%,每噸漲價數百元,這樣的戲碼,在近一個時期來的棉花期貨市場很常見。
今年3月1日,鄭棉合約CF1701達到年內最低值9645元/噸,之後棉花期貨價格大幅震蕩上行,7月18日高衝至16185元/噸。不到5個月時間,價格飈漲近七成,達到近兩年內最高位。
期貨市場全盤飄紅,現貨棉花價格也漲勢凶猛。
證券時報記者從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網站查詢發現,近期國儲棉計劃掛牌出庫銷售的儲備棉均全部成交,且成交價格飛速攀升。據7月28日公布數據顯示,當日掛牌成交平均價格14592元/噸,折3128標準棉價格15537元/噸。當日最高成交價16350元/噸,創下新高,最高加價3020元/噸。這一價格相較今年5月3日國儲棉開拍時的12428元/噸,已呈現大幅上漲。
國家發改委網站7月26日發布的消息也顯示,據有關方面監測,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2596元/噸,環比上漲1.6%;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2260元/噸,與上月基本持平;鄭州棉花期貨9月合約結算價13154元/噸,環比上漲4.7%;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9月合同均價12925元/噸,環比上漲7.3%。
原材料價格一路漲漲漲,讓國內紡織企業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今年3月時棉花市場均價約12000元/噸,如今最高價已經超過15500元/噸。棉價異常衝高,後期是漲是跌難預料。這導致上游企業成本提高,但產品無法對等提價,企業寧可限產或停產觀望。”河南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繼鋒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棉價上漲看似能夠為產品增值,但實際卻“高處不勝寒”。由於市場對未來棉價預期不佳,涉棉企業的高成本無法順利傳遞到產業鏈下游,繼續生產只會帶來虧本、高庫存風險。河南作為全國紗線產量第二大省,擁有涉棉企業700多家。如今,省內不少中小型涉棉企業都已轉型從事化學纖維類材料紡織品生產,或加大生產中對化纖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