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流傳的南海永興島軍事基地衛星照片(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2015年,中國以空前速度在南中國海填海、進行軍事部署,修建4座大型軍用機場,每一座軍用機場的跑道都達到2700至3000米。4個島礁上修建的4座機場就是不折不扣的不沉“航母”。從永興島填海、部署紅旗-9地對空導彈、進駐殲-11、空警系列、運-8系列巡邏機的動向看,這樣的前沿化軍事設施,會進一步向南方擴展,今後在未來的7座填海島礁上,也可能進行類似的部署。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8月號載文《南中國海的4艘不沉“航空母艦”》,文章說,接近3000米的跑道說明,4座不沉“航空母艦”是超級型的,能够起降大型運輸機、轟-6K轟炸機,注意這4座機場的周邊,停機坪的面積相當之大,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充,戰爭時期,極有可能是每個機場進駐一個航空旅的標准。中國空軍團改旅之後,一個殲-10飛行團從28架戰鬥機拓展到30架,變成旅。一個殲-11重型殲擊機團的標准部署數量是24架,今後是否可能進一步擴充?
僅僅在過去4年,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動作很大,目的何在?其一,漢和分析過,當然是為了建設有效管控的防空識別區,需要各種飛機支援,此外還需要水面艦的快速增援。其二,為了有效控制南中國海水上通道,防止東盟各國進一步搶占。但是,如果僅僅是第二個目的,有理由如此大興土木嗎?周邊所有的南中國海國家都沒有強悍的海上、空中力量。因此,中國建設南中國海4大不沉“航母”的真正動機、目的,需要進一步推敲。
在過去20年來,隨著中國軍事裝備的改善、國際關系、兩岸關系的變化,中國“軍事鬥爭想定”的內容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內部文獻提到的“軍事鬥爭准備”,多數甚至承認台灣軍隊擁有制空權、制海權。登島作戰“軍事鬥爭准備”是在劣勢裝備條件下進行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縱深海上封鎖論”的提出,即通過“沒收台灣勢力的資產方式,尤其是能源運輸工具,迫使‘台獨’勢力幻想破產”。
意思就是說:一旦開戰,在南中國海上,解放軍海軍可以實施大縱深的遠距離海上封鎖,扣押台灣油輪,達到迫使台灣收手的政治目的。這當然是我們的解讀。但我們相信這一解釋是正確的,是中方的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