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薩德”作為美國在東北亞地區釘下的一個楔子,不但將固化半島分裂和新冷戰格局,還讓中韓關係面臨重大危機。
如今的東北亞深深陷入朝核和“薩德”入韓的“雙重”困境,即“矛”與“盾”的戰略博弈之中。面對朝鮮堅持“經濟與核武並行”發展戰略、不斷進行的導彈試射,韓國在中韓關係“躍進式”發展的當下,做出了錯誤的戰略選擇——倒向美國。美韓以防朝鮮核導為借口,攜亞洲“小北約”之勢,乘南海紛爭之機,以部署“薩德”之名迫使中國對朝施壓,逼其“棄核”,達到“叠加”效應。
韓國企圖在配合美國全球戰略的“大棋局”中來維護自身安全,不僅“防衛過當”,在傷及了中俄等周邊國家的同時,自己也將成為受害者。
從自然地理位置上看,朝鮮半島連接日本海(韓稱朝鮮東海)和東海,是處於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邊緣地帶”。水陸兼具的雙重特性既是安全的基礎,又是動蕩的緣由。在這一重要區域“矛”“盾”彼此相爭,極易引發戰火,危及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
從韓國國內來看,一段時間來危機接踵而至,民眾對朴槿惠政府的支持率跌至冰點。特別是四年一度的國會選舉投票出現了16年來首次“朝小野大”的局面,朴槿惠總統在剩下的任期內面臨被掣肘的“跛腳鴨”困境。此外,經濟發展步伐乏力,朴槿惠政府不得不拼力一搏,為其留下一點政治遺產。然而,“薩德”入韓,朴槿惠希望借“盾”補牢對朝戰略的缺陷,但卻成為新的“麻煩製造者”。
朝鮮半島“矛”與“盾”的戰略博弈是一把“雙刃劍”。中國要冷靜、理智和理性應對,增加戰略定力。
一方面提醒韓國,不該以部署“薩德”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夾雜本國私貨。雖然韓國方面曾派官員、學者到中國做過多方解釋,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民眾捕捉信息的機會增強並快捷,不少中國民眾對半島的觀感及輿論情緒負面化,極大地消耗了與半島之間的信任基礎。
和平穩定、半島無核化和重啟六方會談是國際社會解決半島問題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東北亞民眾和國際社會的期盼。只有尊重這一民意,才能換取中國和世界對韓國的尊重。反之,半島的未來恐難以預料;但很多負面效應和不良結果的發生必是板上釘釘,韓國應該做出睿智的抉擇。
另一方面,中國有必要警告美國,其為捍衛自己全球霸權的需要,假借“朝核”防範、圍堵中國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任何一個國家不能包攬一切。當前,應更多地採用多邊主義的手段,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經濟手段來解決中美及世界存在的問題和分歧。這樣才有助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和世界的和平穩定。(作者是延邊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