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艱難
報道稱,與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廣州是唯一在中心城區仍有大量城中村存在的一線城市。關注城中村改造的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接受採訪時說,廣州眾多城中村彰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但與此同時,廣州關於城中村的問題也更多,治理與改造更具複雜性。
研究舊城改造的戴德梁行(DTZ)廣州策略發展顧問部助理主管及董事陳維政接受採訪時說,廣州早前由開發商主導進行舊城改造,但這種模式遇到了一些問題,後來改為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手段進行城中村改造。他指出,以廣州的轉變來看,城中村改造由短線思維變成長線思維,避免過去開發商主導改造只著眼於眼前利益的可能,而會更多考慮到城市的整體功能。
韓志鵬則認為,隨著城中村改造的逐漸深入,地方政府在處理相關課題上有更民主、更尊重民意的轉變,在改造城中村的規劃上,水平也有所提升。
報道稱,城中村存在諸多管理上的問題,但作為中國城市快速發展擴張的特殊產物,這也是一種必然的存在。參與編撰《中國百村調查從書·石牌村》的廣東社科院黃紹汪副研究員說,外界對城中村的態度大致三種,一是認為城中村是城市文明的包袱,不僅有損城市形象,而且藏污納垢,在治安、消防、衛生等問題上成了社會治理的難點;第二種是認為城中村是城市化進程中“新移民”的載體,低廉房租吸引眾多外來務工人員,是在廣州務工人員以及“蟻族”“蝸居”人群主要集居地;第三種看法認為,在一些城市外延與城鄉結合地區,因城市擴建,原有農民轉為城市居民,他們大多因知識結構生存慣性的原因一時難找到新工作,於是將住房改為出租屋形成城中村,也成為這些失地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因此,城中村也發揮了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