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全科醫生深得英國人信任。這種良好的醫患關係,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據統計,英國90%的精神疾病患者由全科醫生照料。對於一個精神相當脆弱的人來說,走進醫院是一種威脅。相反,如果是通過病人熟悉的全科醫生和護士,去鼓勵他們接受治療,則完全是另一種效果了。
正因為如此,最近在十一個發達國家的醫療制度普查中,英國榮居首位,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滿意他們的全科醫生:54%的病人非常滿意,只有4%的患者不太滿意。而英國政府的醫療財政投入是GDP的9.8%,不到美國的一半,比歐洲其他國家也低,但是事半功倍,這不能不說是全科醫生的貢獻。
其次,英國的全科醫生還承擔著一個更重要的責任——守護著英國國民醫療的體系。如果全科醫生一夜之間消失,恐怕將意味著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終結。全科醫生通過把不需要去醫院的人擋在醫院的大門之外,節約寶貴的資源,實現其“守門人”的職責。
比如位於倫敦基利克街的一家診所每年接待53000次病人,每一次會診雖然免費,但實際發生的費用是31英鎊,是醫院看急診費用的四分之一,是醫院專科醫生診療費用的七分之一。而每年英國一萬多名全科醫生要看3.7億次病人,每天一百多萬次,每人平均十分鐘。只有當病人情況嚴重或者他們不能確信的情況下,他們才把病人轉診到醫院專科大夫。而每年轉診的病人大約在1300萬左右,不到病人總數的10%。
不僅如此,全科醫生除了盡量為病人解決問題外,還非常注意節省經費。據統計,英國全科醫生每年治療的90%病人的費用是130億英鎊,僅僅是英國每年醫療財政費用的8.5%,而其他91.5%是用在轉院的10%疑難重病患者、急診病人和臨床研究。好鋼用在刀刃上。
當然,英國全科醫生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有人認為全科醫生作為“守門人”守得太嚴,導致有時沒有及早轉診造成病情延誤。這可能是英國癌症病人存活率比歐洲其他國家低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隨著英國人口總量的增加,醫療科技更是日新月異,使得治療和藥價日益昂貴,如何滿足英國人的醫療需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僅今年上半年,英國醫療開支就出現25億英鎊的虧缺,尚未有解決方案。政府反覆要求醫生和醫院提高效率,節省經費,比如,基利克街診所的年度經費被削減八萬英鎊,但是診所提供的服務更多了,有些過去是由醫院提供的,例如驗血、X光、孕婦檢查、酗酒,甚至吸毒等問題。有醫生就表示:“除非人們願意多納稅,否則目前的醫療體系無法持續,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
但即便如此,很多全科醫生仍然覺得,這個體系還會繼續下去。政治環境會改變,官僚機構會改變,但以患者為核心的基礎醫療制度不會改變,因為那是一種充滿人性的和諧醫患關係,永遠不會過時。而這或許正是我們在努力建構醫療保障體系時,值得學習借鑒的。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