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友人寫長征:紅軍精神鑄就不朽功勛
由於紅軍長征勝利在世界上產生的巨大影響,數十年裡,不斷有記者、作家、友好人士採訪、著述、評論長征。起初,很多外國人是帶著好奇的態度來看待長征的,但經過嚴肅的考證和思索後,他們成為了長征的贊頌者、崇拜者和長征精神的傳播者。
美國著名女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對長征有具體的了解是1936年初在上海,她聽到從延安派到上海工作的長征親歷者馮雪峰的講述。馮雪峰的敘述“雖然是平靜和真實的,但是充滿了無數難以置信的艱苦和不屈不撓的圖景”。正是這種“圖景”,驅使史沫特萊一往無前地奔向延安。
1937年3月至7月間,史沫特萊和朱德進行了幾十次談話,成為她後來寫《偉大的道路》的基本素材。她說:“事實、數字和一路上千山萬水的名稱,都不足以說明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更不能描繪出參加長征的紅軍的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以及他們所受的苦難。”“長征是革命戰爭史上偉大的史詩,而且不僅於此”,她滿懷信心地預言,“長征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
來到陝北一探長征究竟的,還有時任燕京大學新聞系教授的美國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1936年6月至10月他對毛澤東和紅軍進行了深入的採訪。1937年10月,斯諾在英國出版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在書中,斯諾把長征譽為“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回宣傳”。
40多年後,斯諾的老朋友、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哈裡森·索爾茲伯裡出版了長達30萬字的著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在書中,索爾茲伯裡稱長征“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敢和力量的偉大史詩”,“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長征終於為毛澤東和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被“紅軍以不可思議的英勇精神”感動的還有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她在《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一書中記述了長征的歷史和紅軍一往無前的英勇精神,由於中國紅軍及工農大眾的“堅忍不拔、英勇和不屈不撓的信心,長征成了一首英雄詩,成了驚天動地的功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