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光彩的“美國小弟”毫無骨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9 10:00:39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澳大利亞電視七台8日為直播奧運會開幕式時給中國代表團出場畫面插廣告、將獎牌榜上的中國國旗誤放為智利國旗而道歉,此前一天,有澳游泳隊員對中國選手孫楊出言不遜,顯得“缺少教養”,更有一些澳媒以偏激口吻搶占“道德制高點”。連串事件令不少網民對澳大利亞的國家形象產生了不良觀感。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家,對外展示出一定的多元化,但回顧它的歷史,就能明白它當今為什麼會時而表現出某種無知和傲慢。澳大利亞不光彩的“白澳政策”宣告結束已有44年,但有些澳大利亞人骨子裡的“白澳”傾向仍很強。“早先移民以來自英國的囚犯為主”這段被人嘲笑的建國史正被遺忘,甚至成了炫耀的資本。澳大利亞除有種族主義、民粹主義劣跡之外,它一直為維繫澳美同盟而甘做美國“小弟”,甚至還有政要向日本軍國主義諂媚,更是時常讓人哭笑不得。

  不光彩的建國歷史被人粉飾

  澳大利亞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2006年的人口調查顯示,當時白人占總人口的近九成。現在澳大利亞人口近2400萬,其中英國及愛爾蘭後裔占74%,亞裔占5%,土著人不到3%,此外就是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據美國“歷史”網站介紹,1788年1月26日,首批被英國驅逐的736名犯人抵達澳大利亞。這一天後來還被定為澳國慶日。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來自英國的近5萬名犯人被先後“發配”至此,這也是世界刑法歷史中最怪異的場景之一。在18世紀的英國上層精英的共識是罪犯們天生具有缺陷,因此無法被改造,只能將他們與基因純潔和遵紀守法的公民隔離開來。所以,違法者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流放。但監獄的運行成本過於高昂,當美國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後,英國違法者不能再被運送到大西洋彼岸,它需要在其他方向尋找一片流放犯人的殖民地,而澳大利亞成了首選。

  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於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澳大利亞的這段歷史常被其他西方國家民眾嘲笑,這是不爭的事實。用澳大利亞一位作家的話說,(澳大利亞人)是“西方世界學校裡的壞學生”,通俗說就是“低等白人”。澳大利亞人一方面以白人自居,把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有色人種不放在眼裡,但另一方面又被“正統”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祖家”英國輕視。

  澳大利亞藝術批評家、歷史學家羅伯特·休斯寫過一部澳大利亞流犯史——《致命的海灘——澳大利亞流犯流放史:1787—1868》。書中記載,澳大利亞人一到倫敦,就遭人冷嘲熱諷,笑他祖先曾是流犯之虞。1960年之前,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人對澳大利亞人態度就是如此,這讓中上層階級的澳大利亞人十分難堪,沒有面子,因為誰都不想有個當流犯的祖先。休斯認為,“流放制度已成半是不快的記憶、半是沒有愈合的傷口”。但一些澳大利亞人好了傷疤忘了痛。根據澳大利亞系譜學家協會官員海瑟·加恩塞的研究,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少有澳大利亞人敢承認自己的祖先是從英國流放來的罪犯,在澳大利亞,這是個“社會禁忌話題”。但此後,一些人反倒以有罪犯的祖先感到刺激,甚至視為“傳奇和榮譽”。

  不可否認,澳大利亞國內從不缺客觀公正的聲音。《獨立澳大利亞》雜誌2014年9月15日曾以“無知正在致殘澳大利亞”為題刊文稱,“澳年輕人似乎已患上歷史遺忘症,習慣於粉飾我們的過去,包括我們從哪裡來以及我們在哪種情況下來到這裡,而這種無知正在將我們慢慢殺死”。

  不光彩的“白澳政策”仍有殘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