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力量幾乎已滲透每個項目每個環節。“大家熟悉的乒乓球,技術含量也非常高。發球的角度、力度等等,都是研究的對象。”洪平說。
女子舉重運動員黎雅君以前有點“偏科”,在抓舉能舉起100公斤的情況下,挺舉只能達到105公斤的水平。廣東隊針對她的弱項進行專門的“科技攻關”,利用高速攝像機對她的動作進行分解糾正,同時在生物力學上對她的不足加以改進,最終她的挺舉訓練水平能夠超過128公斤。
運動技術分析是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劉卉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我們用各種設備獲取人完成動作時的力學數據,在人體解剖、生理和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對動作技術進行描述、對比和分析,從而了解動作技術規律和影響成績的因素,並進一步對運動員動作進行診斷,開發新的、更好的技術。”劉卉說。
體能訓練和運動康復發展迅速
一句“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讓人們在歡笑之餘忍不住心疼這個用“洪荒之力”游泳的小姑娘。事實上,傅園慧在去年世錦賽之後一直飽受腰部受傷和生病的困擾。在談起奧運會之前的那幾個月,她笑中帶淚。
幾乎所有運動員都與傷痛為伴。讓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琴璐高興的是,近年來,我國在運動員體能和康復訓練方面發展迅速。“過去我們的手段主要是按摩,運動康復作為一個科學領域被荒廢了很久,近十年來,體能訓練師和康復師的理念、技術逐步與國際接軌。”她說。
周琴璐認為,體能訓練和運動康復與運動員的成績密切相關。“最好的例子是已退役網球運動員李娜,她能拼搏到30多歲,與她的團隊結構分不開,這個團隊包括體能教練、運動康復師和技術指導。”此次里約奧運會,專注運動康復的民營企業動能趨勢(北京)康復技術有限公司首次赴現場為中國軍團提供體能和康復服務。
林洪則表示,高壓氧倉、液氮冷凍等先進康復治療技術在國家隊均有應用。
體育科技惠及普通人群尚待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