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業內已經形成共識,中國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人多地少,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強,發展轉基因農產品是有必要的。如不想在農業市場上長期受制於人,就必須加碼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推廣。在這一背景下,規劃的出台無疑給市場帶來利好。
食品安全依然是首要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為了預防轉基因生物對人類健康及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的潛在風險,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以及相關制度規定,從研究開始就需獲得試驗許可,再到田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安全性證書評估,每個環節都需要嚴格的評估和審批。
《辦法》和《規定》相繼完善和出台,外界對此的焦點仍集中在轉基因產品是否安全方面。事實上,國家在轉基因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領域,都對轉基因安全評價有一定要求,“十二五”期間要求完善轉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評價體系,新印發的規劃中則強調建成規範的生物安全性評價技術體系,確保轉基因產品安全。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郭安平介紹,我國對轉基因安全的評價體系結合了美國的強調結果評估體系和歐盟的技術過程評估體系,除了國際同行標準外,還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試驗和水稻重金屬含量分析等指標。“不管是從技術標準或是程序上,我國的相關安全評價體系都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孔明說。
此外,公眾關心的轉基因食品推廣路線圖已經明確。在分析發展轉基因農產品的意義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指出,我國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不能落伍,一定要搶占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制高點。“從國際上來看,雖然還存在一些爭論,但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所有轉基因產品在商業化種植之前,都經過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嚴格的評估審查,國際上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是有權威性結論的,任何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可以說與傳統的食品一樣,是安全的。”此前,農業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曾表示,國家將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路線圖,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是口糧作物。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轉基因科研、室外試驗等方面之前確實存在過監管難、違法成本低的一些問題,造成管理亂象,對此,部分農業部門幹部表示,希望規劃出台後,轉基因安全管理能夠更規範、更嚴格,讓轉基因“偷種”的問題得到解決。
農業部相關人士表示,有關部門將按照法律規定,嚴把轉基因安全管理關。包括從研發、品種審定到生產流通,要防止轉基因種子非法擴散;加強聯合督導,在春耕、秋收等關鍵時節進行拉網式排查,嚴防非法轉基因種子落地;建立績效考核和約談問責機制,依法追究不作為、亂作為的責任,接受公眾舉報,接受社會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