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鄭海麟成了包括電視、電台、報紙等在內的諸多媒體的常客。
1998年,鄭海麟出版了《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專著,書中用大量的中外歷史文獻和地圖,結合國際法的分析,充分有力地證明釣魚島最早為中國人發現命名和使用,并從明代起便納入版圖,實行有效管轄。2012年,釣魚島“購島”事件後,這本書成了媒體評論員經常引用的資料之一,鄭海麟也常被媒體邀請進行相關評論。
所謂“南海仲裁案”被炒熱後,鄭海麟更是忙碌了起來。除了接受采訪,更多的時間則花在逛舊書攤和泡圖書館。“原來在日本時是每周逛一次,現在則是有空就去逛。”他說,“所謂‘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顯然只看了上世紀80年代後出版的注有爭議文字的地圖,他們沒有像我這麼努力地找更多資料,對二戰後一系列條約規定日本必須將武力侵占中國的領土,包括台灣澎湖、西沙南沙等島嶼歸還中國的歷史事實避而不談,片面而且極為輕率武斷地下結論。這顯然是不了解戰後歷史和國際法的表現。所以,我覺得自己有責任說出歷史的真像,讓自己的同胞和國際社會更加了解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是怎麼安排的,南海諸島的真正主人是誰,因此感到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而今,鄭海麟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他仍在繼續努力。
人物簡介:在廣東梅州市出生成長的鄭海麟,1978年考入中山大學,1987年獲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先後在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等做過研究。1995年移居加拿大,任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研究員。2005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