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2016年8月20日,“察哈爾和平對話2016”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舉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和東亞和平研究院院長金相淳就“和”的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賈慶國教授認為,國際關係意義上的“和主義”是中國人際交往中和善觀念的延伸。但是,“和”是有條件的:相互尊重,互不侵犯。現階段中國面臨很多不和的情況,如何界定和取舍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他表示,中國在處理對外關係時,要認識到“和”是目的,要有達到“和”的信心,還要虛心向外講真實的、他國聽得懂的中國故事。中國要有民族自信,對外國提出的意見採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做公共外交的目的不僅是讓外國人了解中國,也是讓中國人更了解我們自身,從而自立自強謀發展。
賈慶國強調,若要實現“和”,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等,外來的問題便是相對次要。“和”不光是目的,也可以是手段。根據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經驗,我們(通過“和”的手段)可以使國家真正發展得強大起來。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