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在應對挑戰中不斷拓展
唯物史觀認為,各國、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是歷史規律制約和主體能動創造的辯證統一。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現代化道路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是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國內條件和國際條件、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等在一定歷史階段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遵循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同時,社會發展主體能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道路的成敗。中國道路的開辟和拓展既面臨重要機遇,也充滿風險與挑戰。只有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我國已成功開辟了中國道路,但仍然需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依然是社會主要矛盾,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同時,我們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依然任重道遠。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鄭重告誡全黨,“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居安思危、直面問題,不畏艱難、銳意進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也是我們黨成功開辟並不斷拓展中國道路的重要保證。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攻堅克難、接力探索,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推動中國道路不斷開拓向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研判新階段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全面協調推進,創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解決當代中國現實發展問題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道路的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發展內涵更加豐富、發展格局更加完善、發展理念更加科學、發展優勢更加彰顯、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道路助力人類文明發展
中國道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代表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中國道路的成功探索及實踐,不僅拓展了符合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現代化進程,而且解構了西方中心主義的話語體系。我國現階段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到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中國道路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唯一切實可行的路徑。堅持這條道路不動搖,中國就會大踏步趕上時代、全面邁向現代化,真正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堅持這條道路不動搖,世界就會看到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再次寫下精彩篇章;堅持這條道路不動搖,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就會更加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學說將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中國道路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中國道路不僅惠及中國人民,而且正在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持續快速的經濟發展和龐大的經濟規模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通過國際經濟合作和交流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實現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進一步夯實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國道路是和平發展之路,為人類和平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加強同各國的友好往來,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中國道路所彰顯的優勢為世界所矚目,尤其是為發展中國家選擇社會發展道路提供了借鑒和啟示。中國道路維護了人類文明發展多樣性,開辟了人類文明發展新路徑。
中國道路展現人類文明發展的美好前景。中國道路是開放的人類文明發展新路,既傳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又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既強調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著力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既能夠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調整生產關係,又注重以理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汲取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借鑒別國經驗相結合、獨立自主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相結合,既發展中國又貢獻世界;既堅持民族特色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在經濟全球化中彰顯民族性、創造性和包容性。中國道路在理論上包含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內生動力、巨大發展空間以及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美好前景。
(作者:祝黃河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