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網站8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轉向世界市場,華盛頓轉向世界戰爭中美正朝著截然相反的方向行進:北京迅速成為海外投資高科技產業的中心,並與技術水平出色的國家協作。相比之下,華盛頓正在軍事上掠奪性地轉向生產最差地區,並與最野蠻盟友協作。中國正借鑒並創新最先進的生產方法,逐步向全球經濟優勝地位攀升。而美國為了毀滅性戰爭,正削弱和消耗其過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國蒸蒸日上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北京的戰略始終是向最發達的歐美經濟體借鑒、學習、升級並與之競爭。到本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投資者進入歐洲最發達的工業大國德國,僅今年前6個月就收購了37家德國公司。
就在中國把國內資源用於創新和先進科技之際,對軍事征服的毒癮正消耗美國的公共資源。為對付中國的經濟推進,奧巴馬政府採取在國內修築經濟墻、在國外對貿易設限、在南海軍事對抗的政策。同時,美國試圖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封鎖中國。然而,沒有一個TPP成員國縮減對華貿易。相反,它們擴大與中國的關係——這是對華盛頓“轉向”水平的絕佳評價。儘管“經濟墻”對中國投資者產生了些負面影響,但華盛頓未能削弱中國貿易,這已對其在亞洲、拉美、大洋洲包圍中國的企圖造成更大損害。澳大利亞、新西蘭、秘魯、智利、韓國和柬埔寨等國,如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要遠大於對美國的。
就在德國面對中國的增長活力,選擇“結夥”、分享並擴展投資之際,華盛頓卻選擇結成軍事同盟與中國對抗。但美日軍事同盟沒嚇住中國,相反,這造成它們國內經濟和在亞洲經濟影響力的下降。華盛頓的“軍事轉向”還促成中俄能源和軍事科技的戰略聯繫深化。
當美國投入巨資發展與波羅的海和中東國家軍事同盟時,中國從與德國的經貿關係中積累技術,從俄羅斯獲得資源,從美國的亞洲和拉美夥伴們那裡分得市場份額。毫無疑問,中國的科技和生產性道路,將勝過美國的經濟孤立主義和全球好鬥戰略。
過去10年來,中國的增長率是美國的3倍。“重返亞太”、倚靠軍事威脅的做法徒勞無益,還造成美國在市場和投資上的巨大損失。而北京“轉向市場和先進技術”,成功提升了自身競爭力,表明未來在亞洲而非西方。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