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國際影城經理劉輝介紹,雖說現在進口片也能進暑期檔,但一般都安排在6月份和8月底,也就是放假前和臨開學時,這意味著學生大軍可能沒時間進影院。“而且每年11月後,進口大片就結束當年的放映了。從當年12月到第二年2月,整個春節檔基本是國產片的天下。你能說這沒保護嗎?”
說到底,國產電影保護月在執行上應靈活機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取決我們的市場需要。今年票房不太靈,那就適度地放幾部進口片進來;如果有國產大片上映,進口片就得給我們挪地兒。”影評人曾念群說。
長遠之計
放開手腳,直面好萊塢
保護本土電影,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即使是美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曾限制過歐洲電影。但顯而易見的是,保護只是一時的權宜之策。對於正在蹣跚學步的中國電影而言,慢慢放開手腳,讓國產片投入到開放的競爭環境中不斷成長,方為長遠之計。
在能保護的情況下,國產片還是會受到一定保護的,但好萊塢的狼終有一天還是會來,消極依賴保護肯定行不通,勇敢直面競爭,才是國產片小羊的生存之路。曾念群建議,逐步縮短保護月時間、不對進口片“一刀切”、讓好的國產片到市場上練一練,都應該慢慢嘗試。
而且,即使與好萊塢大片正面對抗,一些優秀的國產片也不落下風。去年的《捉妖記》力挫進口大片,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尚世影業總經理陳思劼認為,就國內市場而言,國產片相對海外大片的劣勢已經不明顯,優勢則在逐漸顯現,“我們有更接地氣的內容,更本土化的語言,完全可以跟好萊塢一比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