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外媒稱,經濟學家中主張使用新的指標代替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呼聲日漸高漲。其原因在於,經濟形勢變化的速度加快,誕生於大蕭條時代的GDP概念已難以應付目前的局面。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8月24日報道,GDP對於全球各國政府和央行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數據,但也存在問題。作為特朗普這類非主流政治家崛起和英國脫歐的背景,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已經被廣泛提及,然而,無視收入分配結果的GDP卻掩蓋了這一點。
印度券商Ambit資本公司開發了基於汽車銷售和電力消費的獨立消費活動指數,作為針對該國官方GDP統計數據的對衝手段。此舉反映出各地對GDP的不滿。
有觀點指出,依靠現有的統計方法,即便是在傳統行業也無法進行一以貫之的測定,由於頻繁且大幅度的修正,GDP數據在早期投資決策方面難以發揮作用。
正在德累斯頓召開的國際收益與財富研究協會會議計劃發表的研究論文,大量關注收入均衡、技術進步、生活水平等單純依靠GDP數據無法解讀的領域的問題。
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奧利維耶·布朗夏爾,在7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GDP的數值總是被頻繁且大幅度地修正,引發市場波動的速報值幾乎總是錯的。”
關於美國二季度GDP增幅速報值僅為1.2%一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丹尼斯·洛克哈特表現出對GDP能否真實反映生產活動情況的懷疑。
在日本,日本銀行公布報告顯示,2014年度實際經濟增長率為正增長。之所以與內閣府的公開數據出現偏離,主要是因為日銀的結果來自獨立開發的消費活動指數。
在2月的一次演講中,歐洲央行執行委員伊夫·默施敦促對技術進步的影響保持密切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