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澳華人政治捐款可理直氣壯 參政路漫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30 08:10:47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針對所謂“與中國有關”的政治捐款,澳大利亞某些主流媒體近來再度進行炒作,稱擔心其“可能扭曲澳大利亞的民主”。但實際上,“可能扭曲澳大利亞的民主”的卻正是這種“莫須有”且涉嫌種族歧視的無端指控。

  首先,從2013年大選到2015年底,澳大利亞政治捐款總額巨大,來源及路徑龐雜,根本不可能根據族裔進行統計,官方也從未按照族裔進行統計和公布。不過可以肯定,其中應以歐裔捐款為主,來自華社的捐款絕不可能占最高比重。

  其次,政治捐款在澳大利亞是合法、合理、合情的政治參與路徑,經過澳大利亞各族裔、尤其是占主流的歐裔長期實踐。有些澳媒現在將其與“扭曲民主”掛鈎,這是對華人政治捐款的刻意誤讀,這種刻意誤讀此前很少針對其他族裔。

  第三,相關澳媒所提及的China和Chinese兩詞含義模糊、極不嚴謹,不僅將澳洲華裔公民、僑居澳洲且取得永久居民權的中國公民與臨時居住在澳洲的中國公民混為一談,也未區別澳洲本土華人企業、中資設立或占股的澳洲企業以及中資企業的分支機構。澳媒更在毫無證據的前提下將相關“涉華”捐款一股腦兒與中國政府掛鈎,甚至用上冷戰時的腔調虛構近乎“陰謀論”的圖景。

  第四,澳洲的政治捐款既有個人和企業的直接捐款,也有通過設立基金的間接捐款,後者更為隱秘。同時,澳洲法律并不禁止海外捐款,甚至也不禁止匿名捐款。這樣的法規是否需要修訂以臻完善,當然可以也應該討論,但動輒選擇“涉華”捐款作為案例,則不僅涉嫌歧視,也展現了某些媒體的欺軟怕硬。

  華人華僑雖然是澳大利亞最早的主力建設者之一,但長期對當地政治參與抱有“冷感”,甘願充當“啞裔”,同時卻一直有著為各路政客奉獻政治捐款的普遍“熱情”。參政冷感與捐款熱情看似矛盾,骨子裡卻一致:那就是將政治捐款當作無奈而為之的“買路錢”,期望以金錢上的示好換取某種安全感。這種“買路錢”思維的捐款與主流社會政治捐款的最大區別在於:對人示好,對事漠然,不關注、更不致力於影響具體政策。在這種心態下,華人往往被各路政客當作競選的“現金奶牛”,他們當選後因為“奶牛”的無訴求而無需顧及華社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