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明星片酬占據影視劇預算的大半,影響行業的正常發展,遏制天價片酬不僅需要主管部門有所作為,也呼喚行業自治,更需要觀眾理性看待明星陣容跟優質作品之間的關係。
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發布了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其中提出要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問題,引起輿論關注。
就在同一天,央視新聞頻道在“演員天價片酬”專題中指出,演員天價片酬為影視製作的其他環節帶來巨大風險和壓力,不僅提到《如懿傳》的霍建華和周迅共拿走1.5億元片酬,還點名批評了《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天價演員無法拯救本身質量不高的影視劇。
國內演員片酬過高是不爭的事實,對比韓國與好萊塢明星片酬通常只占總預算的20%—30%,國內演員的片酬要占到總預算的50%—80%。曾有一個段子形容演員片酬漲幅之大:2014年,我們看好一名男演員,當時單集片酬不到10萬元;沒想到,2015年初他的一部劇收視不錯,網上也紅了,到了秋天再一問,單集片酬40萬元,30集就是1200萬元,我們已經負擔不起。數據顯示,好萊塢明星稅後收入約為8500萬元至2.6億元,而中國一線明星的收入可以達到8000萬元至1.5億元,兩者分別面對的卻是400億美元的全球電影市場和4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電影市場。
天價片酬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方方方面的,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作品的質量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片酬花去了總成本的一大半,也就意味著分配給編劇、布景、配音等其他工種的費用只能降低,這就造成不少影視劇空有明星陣容,但是內容粗制濫造,故事空洞乏味,遭到觀眾唾棄。今年暑期檔的幾部影視劇,在豆瓣評分僅有三、四分,遠低於及格分數。明星攀比片酬,經紀公司坐地起價,制片方以明星做賣點,哄搶一線明星,視頻網站天價購劇,最關心明星陣容……在這個名利場,叫苦不迭的製作方並不是單純的受害者,每位參與者都在為天價片酬推波助瀾。
除了導致行業畸形發展,天價片酬也給社會風氣帶來惡劣的影響。首先,粉絲數量和熱度關係演員片酬,為了能上頭條,提高自身的話題度、熱度,不少明星炫富比闊、一擲千金,而所得的天價片酬為他們珠光寶氣的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其次,跟其他行業相比,演員動輒過億的身家與他們的付出並不成正比。在很多社會案例中,不少青少年認為明星不用演技,只要長得好看便可以紅,他們花重金整容,把成名的希望寄托在一副皮囊之上,在本該學習本該努力的時間浪費了大把光陰。
那麼遏制明星天價片酬出路在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通報中提出,指導行業協會聯合大型影視公司抓緊制訂抵制“天價”片酬的行業自律公約;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就“注重影視作品思想價值和審美導向,優化影視製作成本結構”制訂倡議書,加強對市場的引導。此外,要求各級電視播出機構在電視劇購播過程中不得指定演員、不得以明星大腕作為論價標準,在電視劇宣傳工作中不得對明星進行過度炒作。
行政命令為片酬改革指出一條明路,但在實際操作和細則規範上還需行業各方共同努力,以長遠的眼光做真正意義上的建設者、改革者。同時,觀眾需要理性看待明星陣容跟優質作品之間的關係。一方面,對空有陣容的影視作品不妨用腳投票,讓他們沒有市場;另一方面,也要多多支持雖然沒有一線大咖加盟,但依然製作精良、能打動人心的作品,慢慢扭轉追劇風氣。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