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緬甸內戰沒有完全平息,和平尚未全面降臨。即將於31日開幕的“21世紀彬龍會議”即和平大會,無疑是緬甸和平進程的重要節點,更是對和平與內戰作出選擇的歷史契機。
“21世紀彬龍會議”將探討盡早結束內戰、實現持久和平的政治解決方案。這對於飽受60多年內戰之苦的緬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緬甸獨立前一年,“民族獨立之父”昂山將軍與撣族、克欽族和欽族首領在撣邦北部彬龍鎮開會,達成團結一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實現國家獨立的共識。這就是著名的1947年彬龍會議。
然而,獨立後不久,由於種種原因,中央政府與地方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造成大小幾十支少數民族武裝長期存在。緬甸歷屆政府先後用武力或和談方式試圖解決民族問題,但直到今天仍未能全面結束內戰而實現全國和平。
如今,值得緬甸人欣慰的是,包括政府軍在內的各方力量已經認識到,武力方式解決不了民族武裝問題,政治對話才是實現和平的唯一正確途徑。今年4月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政府不僅繼續高舉民族和解大旗,接受前政府留下的和談政治遺產,而且加快推進和平進程。執政黨領導人昂山素季多次強調,沒有全國持久和平,就沒有國家全面發展。
顯而易見,1947年的彬龍會議是為了獨立,而21世紀彬龍會議則是為了和平。兩者時代背景不同,目標任務也不一樣,但有一個始終不變的重要訴求是,少數民族要求有更多的自治權力。過去幾十年,正是因為這個訴求致使民族問題長期存在。因此,今天和平進程成敗的關鍵就在於少數民族能兌現多少權利、獲得怎樣的保障。觀察家們認為,各方力量的最大公約數是在國家統一前提下的民主聯邦制和少數民族地區更大自治權。
21世紀彬龍會議是民盟政府倡導的民族和解新開端,是緬甸和平進程的新階段。有消息稱,21世紀彬龍會議不是一次性會議,是一個持續進程,可能每六個月召開一次,直至全國實現和平。各方如能把握這個機遇,表現出最大的誠意和善意,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作出符合時代的現實而正確的歷史性選擇,那麼內戰就會離緬甸越來越遠,和平會離緬甸越來越近。緬甸現代史已經證明,選擇戰爭沒有出路,選擇和平就是選擇希望。和平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無可諱言,此次和平大會面臨諸多挑戰和困難。最為突出的是能否實現全面包容性。換言之,包括曾被官方拒絕的所有民族武裝組織是否都能夠與會。大家走到一起來,為了和平大目標相向而行,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是,軍方的作用至關重要。當下在緬部分地區,政府軍與民族武裝還不時發生零星衝突。分析人士認為,在新的形勢下,軍隊立場的原則性固然重要,但同樣需要某種靈活性。第三,各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的支持也是十分需要的。據悉,有些政黨因為與會代表名額問題還表現出不予配合。
緬甸的民族問題是數十年積累下來的棘手問題,靠一次幾天的會議就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但緬甸需要這樣一個重要契機,需要這樣一個全體參與的政治平台,由各方交換看法,積累共識。目標就在前頭,希望就在手上,和平之路就在腳下。
無論本次和平大會成果如何,只要會議能夠開起來,就是緬甸和平進程的重要進展。政治家們應該在和平與戰爭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讓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緬甸各族人民享受和平與發展的紅利,讓和平之光盡早普照。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