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正統西醫師出身的賴基銘是台灣腫瘤醫療領域的創始人之一,目前是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腫瘤內科醫師、天仙液課題研究組負責人。在轉做癌症基礎研究之前,他一直是在醫院坐診並從事臨床實驗。每天接觸高比例的癌症治療失敗再複發的病人,使賴醫師產生了強烈的沮喪感以及無力感,他隨即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開始三年的基礎研究,想找出治療失敗的原因。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對於天仙液的基礎研究已發表三篇論文,剛發表的一篇是關於天仙液作為輔助藥物協助放射性治療對抗癌細胞的研究。實驗發現,經過放射性治療後,癌細胞的染色體以及DNA會斷裂,而天仙液能夠抑制癌細胞自身的修補過程。基礎實驗證明天仙液作為癌症輔助治療手段的可行性,不過最終仍然需要臨床實驗的驗證。
天仙液可以增強免疫細胞活性
台灣大學醫學院最新一篇發表的關於天仙液的論文論述了其對機體抗癌免疫細胞的作用。實驗把用伽馬射線殺死的癌細胞打到裸鼠皮下,然後分成兩組,一組餵食天仙液,另一組沒有天仙液。觀察發現有餵食天仙液的裸鼠裡面的腫瘤相對較小,有些裸鼠甚至不會產生腫瘤。具體的機理為,天仙液可以讓機體內白細胞介素、干擾素伽馬、腫瘤壞死因數-阿爾法等因子的基數增加、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使得脾臟細胞中免疫細胞(如T細胞)的活性較高,提高了腫瘤細胞的死亡率。
“現在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是免疫治療,即使用免疫系統反制點抑制劑(能抑制住抑制T細胞活化因數的藥劑),使T細胞活化起來,天仙液是不是有抑制這個因數的作用,是值得未來去觀察的。”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天仙液課題組負責人王萬波教授說,“之前我們做過天仙液抑制腫瘤轉移以及內部血管新生(癌細胞分泌物質吸引血管進入,以製造養分使腫瘤增大)的實驗,現在來看,天仙液這個中藥對癌症治療是多方向性的。”
台灣大學醫學院天仙液課題組的基礎研究已進行超過十年,就這一研究專案發表六篇論文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並且有很高的正式引用率。“中醫主要是過去經驗的累積,現在的研究平台都是西醫的研究平台,我們要用這個研究平台去研究中醫,然後發現一些機制,去印證之前傳統的中醫解釋。”王教授表示。
中醫研究和西醫有著很大的不同。西醫一直在做的是單體有效研究,即把藥物的有效成分逐個分解出來,觀察它們的作用,明確每種成分在治療時發揮的功效。而中藥的藥效多為其中十多種有效成分的協同效應,是一個複方,如果單拿出一種成分,它可能會有毒性,但如果加入第二種第三種,毒性就會消失。
賴醫師在談到中西醫研究的不同時說,“一開始做天仙液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將其分解有效成分,但是分到最後成分的活性就消失了。於是我們就放棄尋找這類中藥最有活性的成分,也許是真的沒有,只是多種成分協同作用產生的。”
這種各類成分協同效應的現象一開始讓西醫的研究人員表示不解,但是隨著中醫研究的國際化,這個特點也逐漸被世界尤其是西醫所理解接受。賴醫師曾經在一次國際研討會中提到當時他們對天仙液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天仙液可以有效剔除癌的幹細胞,這是按照過去的中醫傳統以及臨床觀察到的有效組合進行的研究,這個成果收到許多西醫專家的關注與肯定。“這表明只要研究方法對,即使採用過去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中藥做實驗,也可以從細胞研究和動物實驗中得到驗證。”賴醫師表示。
中醫可以發揮重要預防作用
雖然中醫可能不會取代正統的治療,但它可以彌補正統治療的不足。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中央研究員院士、有著“台灣抗癌之母”之稱的彭汪嘉康女士表示,現在我們以西醫為主,中醫作為輔助手段,但是輔助性同樣重要,比如中醫的預防作用就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大家會逐漸對中醫有所重視,不是在治療方面,而是在預防和康復等方面,我相信中醫藥會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