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源於空調市場飽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3年,格力電器還公開表態堅持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只尋求與制冷制暖設備相關的橫向多元化,以逐步實現專業化中的產品多元化。為什麼如今不再聲稱走專業化、聚焦的戰略,甚至跨越到了手機、新能源汽車這類與其主業關聯甚小的行業?
查看格力電器近年來的財務數據就可以對這一問題略知一二。2015年,格力電器業績持續增長的態勢發生逆轉,這一年,格力電器的營收與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29%與11%,而這是格力電器上市以來頭一次出現業績下滑。2016年,情況有所好轉,但其上半年營業收入仍同比下滑1.85%。
對此,格力電器在公告中透露,國內空調產業在過去連續多年高增長後增速放緩,已進入成熟穩定期,達到飽和階段。公司在以空調產業為支柱的前提下,考慮到已在行業內占據主導市場份額地位,單純依靠單一產業實現進一步大幅增長的空間有限。
跨度太大不被業內看好
空調市場發展空間趨緩,跨界到電動車市場就真能為格力電器帶來業績增長嗎?一些新能源車企對格力的介入並不看好,北京某上市車企內部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格力在電器方面做得不錯,但家電與汽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汽車產業並不那麼簡單,它的上下游價值鏈很強,汽車零件的整合需要車企有很強的性能集成科技集成能力。”
相對而言,格力的競爭對手美的雖然近來也在大舉收購——先是在今年年初收購東芝,年中又收購了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但比起四面出擊、跨越式收購的格力,美的收購的大企業都是與其主業較相關的,收購策略較穩健。
格力收購新能源公司的前景雖不被看好,中小股東更關心的是:一旦收購達成其股權將被稀釋。儘管珠海銀隆方面與格力簽訂對賭協議,但經過估算,即使珠海銀隆能實現對賭協議約定的利潤額,格力電器股票的每股收益還是被稀釋了。
在格力電器的股吧裡,散戶們發布大量帖子來發洩對格力此次收購的不滿。而散戶們抱怨的原因也在於儘管格力近年來營收下滑,但其貨幣資金自2011年之後一直持續增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其手頭共有994億元。也就是說,格力用一小部分自有資金就可以實現對珠海銀隆的收購。
那麼,格力電器為什麼不用自有資金收購珠海銀隆?對於這一問題,坊間有猜測稱,格力電器股價在此次停盤前鮮有上漲——連續三個月在19元上下波動,市盈率僅為8.5倍,定向增發無疑也是其擴大市值的好辦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這次定增收購成功,格力的“當家人”董明珠的股權將擴大,甚至超過前海國際的持股比例,成為格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
(來源:投資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