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德國州選 總理默克爾的黨為什麼在家鄉失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06 09:24:56


 
  德國選擇黨初創於2013年,當年9月首次參加聯邦議院(即德國議會下院)大選就獲得4.7%的得票率,引發關注。該黨成員的構成頗為複雜,其中有不少人來自基民盟和自民黨,該黨發言人(即領導人)貝恩德·盧克曾是具有33年黨齡的基民盟成員。同以往聯邦和地方選舉一樣,選擇黨吸納選票的方式主要通過“吸收”其他黨派陣營的“反叛”和“邊緣”人員,這也同該黨的政策取向有關。初創之時選擇黨的主要訴求是針對歐洲債務危機不斷惡化提出反歐元倡議,從而得到了部分選民的認同和支持。難民危機出現以來,選擇黨再次擔當部分民眾怨氣的代言人,並因此捆綁了基民盟偏右直至極右分子之間的全部右翼勢力。儘管很大程度上仍缺少拿得出手的候選人和綱領,但是排外、對精英階層和主流社會的不滿,使選擇黨成為具有號召力的抗議性政黨,在選舉中保持勢頭。

  吳黎明認為,德國選擇黨迎合了德國社會的右翼民粹主義思潮,其強硬反移民的政策成為票倉誘餌,這是直接因素。

  吳黎明認為,從技術上來說,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崛起讓德國選擇黨等非主流政黨有著宣傳、推廣自己的輿論平台,報紙、電視台、電台等傳統媒介對其“冷處理”已經無法阻止該黨對民眾的熱公關。

  從深層次看,民粹主義近年來席捲西方,德國民眾對基民盟和社民黨輪流坐莊的精英政治有些厭倦和不滿,支持“新面孔”成為一種新潮流。以前綠黨的一度崛起也同此理。

  【默克爾為啥很受傷?】

  德國媒體普遍認為,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選舉是一張“試紙”,檢驗選民多大程度上接受默克爾的移民政策。去年9月初,默克爾幾乎是一意孤行地決定對主要來自敘利亞的幾十萬難民開放邊境,並表示德國不打算為尋求保護者的數量設立上限。這一人道主義舉動導致上百萬難民湧入德國,之後出現的當地居民同難民之間的摩擦以及連續在德國發生的襲擊事件,導致越來越多的德國民眾抱怨默克爾的移民政策。

  德國政治學者卡爾·科特接受德國電視二台採訪時說,民眾普遍認為開放邊境是默克爾自己(決定)的政策,因此她必須親自解決這個問題。

  吳黎明認為,從道義上說,難民政策讓默克爾成為難民們的“特雷莎修女”,但從政治上說,這可能成為默克爾的“滑鐵盧”。

  吳黎明說,最讓人擔心的是,基民盟姊妹黨——巴伐利亞州的基督教社會聯盟一直反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雙方關係劍拔弩張,暴露出黨內的分裂。

  吳黎明認為,當下的默克爾有些內交外困,但家鄉地方選舉的失利不會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默克爾個人而言,青史留名或許比連任更重要,難民政策更多是聽從其內心而非從政治得失上權衡。本來,若隨大流在難民問題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對策,支持率一直很高的默克爾連續第四次當選幾乎板上釘釘。當前,難民湧入德國的數量在劇烈遞減,默克爾的壓力沒有之前大,她的一些政策也在微調。接下來,默克爾會調整、觀察,德國其他政客們也在觀察、等待。畢竟,現階段基民盟裡還找不到能挑戰默克爾的對手。

  政治學者卡爾·科特也認為,默克爾從政經驗豐富,假如不做調整,難民政策會繼續對她造成傷害,但默克爾的政策回旋空間還比較大,時間也算寬裕,“她還有一年時間,她能夠應對。”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