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中評社 戴祺修攝) |
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記者 戴祺修)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6日舉辦“南海仲裁案裁決後我國的因應之道”研討會,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副研究員甘逸驊表示,南海議題是成為中、美兩大新強權磨合新互動模式的機會。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則說,在G20會議裡,中、美雖然有提到南海問題,但兩國只是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場,因此南海爭議的實質發展還是要看中、菲兩國的談判結果而定。
“菲律賓對中國”的南海仲裁案,荷蘭海牙常設仲裁庭7月12日公佈結果,稱中國大陸在9段線範圍內主張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而南沙群島的所有海上地物,均為礁岩,包括太平島在內,引發台灣內部輿論譁然,要求政府捍衛主權聲浪不斷。
台灣安全研究中心6日假福華文教會館舉辦研討會,會中邀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副研究員甘逸華、“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宋燕輝、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究所教授王冠雄、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聖惕與政治大學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執行長劉復國等人,針對仲裁案對台灣影響進行分析,並提出政策建言。
甘逸驊表示,南海議題是藍綠和解與團結民意難得的機會,也是讓在國際社會中日益邊緣化的“中華民國”得以發言的時機,更因為兩岸在南海主權立場類似,所以也是推動兩岸關係新槓桿的契機。
對南海仲裁案的後續,甘逸驊認為,南海爭議可能是中美強權爭議的引爆點,但中、美兩國因為南海爭端而發生戰爭的機率相對低,可預期的是雙方以談判方式解決爭端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南海議題是成為兩大新強權磨合新互動模式的機會。
對於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將近兩個月,劉復國說,根據“憲法”我們是合法的中國也就是“中華民國”,但現在政府只要提到中國就退縮,這是我們的迷思。
在南海仲裁後,政府都還沒有做任何的反應就開始把南海主權要限縮到太平島,劉復國表示,美國在仲裁後多次說在南海議題中,將不會考慮台灣的立場,同時台灣內部對於南海議題都還在自我互相對立、各說各話,完全沒有面對國際現實,這只會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更少。
最後,劉復國認為,G20會議裡,中、美雖然有提到南海問題,但兩國只是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場,因此南海爭議的實質發展還是要看中、菲兩國的談判結果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