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可作為日後的競選政見及施政綱領。 |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電(作者 陳勤浩)中國國民黨19屆4次全代會通過新政綱,提出“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的論述,受到廣泛關注及多數台灣民眾支持,此舉或將成為國民黨重振黨魂,東山再起的新起點。
眼下在野的國民黨,雖沒有公權力與北京簽署和平協議,但將和平協議寫入政綱,提出和平願景,不僅日後可以與大陸官方、學者展開相關研討,為執政當局提供參考;更可作為日後的競選政見及施政綱領,爭取更多選民的認同和支持。2005年國共達成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時,國民黨也是在野黨,但五項願景在此後十年間發揮了何等巨大的作用,人們有目共睹。
“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是五項願景中的第二項,其他幾項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多已實現,唯“兩岸和平協議”一直被束之高閣。去年洪秀柱成為國民黨“大選”候選人,將“兩岸和平協議”重新納入競選政綱,卻被黨內某些人士貼上“急統”標簽而遭“換柱”。
和平協議被藍營某些人士視為異端,更被民進黨視若洪水猛獸。2011年底馬英九競選連任,曾提出10年內洽簽兩岸和平協議,被民進黨扣上“犧牲主權,改變現狀,危及民主,破壞戰略縱深”四頂帽子之後全面退縮。
和平乃普世價值。為何兩岸和平協議在台灣會被妖魔化、污名化?藍營某些人士認為它“違背了國民黨的長期主張”,實質上是這些人士長期憂饞畏譏,媚俗取巧,處處對民進黨妥協讓步,拿香跟拜,忘記了黨德黨魂而不自知。而綠營譏諷和平協議是“投降協議”,“統一協議”,是中國大軍壓境逼迫台灣簽署的“城下之盟,”則是出於他們的“台獨”本性,其動機在於要維持兩岸敵對狀態,以利於將大陸樹為最大的假想敵,鞏固及擴大其“兩國論”的國家認同,以實現其台獨建國的初心和理想,因而才不遺餘力地抹紅抹黑,扭曲是非,橫加杯葛,恨不得將兩岸和平協議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