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位於市中心的淮海路上交通擁堵不堪,今後,這些軌交覆蓋比較好的商業街,是否可以嘗試打造成一條慢行步道,將道路還給行人。新民晚報記者昨日(9月10日)了解到,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系列講座上,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專家、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陳小鴻透露,“對人的關懷”是本次交通規劃的最大亮點。
“所有的交通規劃都是為了讓人的生活更舒適。”陳小鴻介紹道,2040年,上海要建設成為一座創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態之城。針對上海2040的建設目標,我們要有服務品質更好的、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支撐,建立更加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要構建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社區,營造良好的慢行環境和街道空間品質;平衡職住空間、鼓勵綠色交通出行。
“以人為本”的交通體系如何構建?陳小鴻介紹道,打造15分鐘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100%;其次,依托軌道交通網絡調整主城片區用地布局,實現軌道交通站點600米覆蓋60%以上的人口和崗位,公共交通占通勤出行的40%以上;第三,將路權再配置,在主城區完善道路網絡功能,以公交優先、慢行改善為原則重新分配道路空間資源。第四,提升慢行交通品質。要提高慢行網絡的連續性和功能性,構建“慢行廊道和專用通道、接駁通道、休閑通道”。此外,要營造高品質慢行交通系統。完善“B+R”和共享自行車系統。類似黃浦江東西岸的濱江構建的騎行與行人專用通道,以及小陸家嘴地區的步行高架,將進一步在樞紐周邊進行推廣。“如何將路權再配置?比如說,淮海路等擁堵商業街區,區域內的軌道交通覆蓋比較好,可以嘗試禁止或減少機動車行駛的時間,將道路還給行人。”陳小鴻補充道。
據悉,到2040年,上海將建設暢達便捷的城市交通體系,主城區通勤時間由43分鐘縮減到40分鐘,軌道交通站點10分鐘步行覆蓋率由32%增加到60%,整體綠色交通占比要提升到85%。
(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