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記者走進紅方指揮所看到,儘管語言不同、作戰思維有別,但身著不同迷彩服的兩國參謀人員,毫無障礙地使用統一的信息系統擬製作戰文書、傳遞情報信息、下達指揮命令,實時調動兩國海軍官兵參與演練。
“以往與外國海軍組織聯合演習,指揮作業全靠海圖和紙筆,通聯全靠無線電以及燈光信號等傳統手段。”紅方副指揮員、南海艦隊作戰處副處長林龍談到,指揮控制難的“瓶頸”不突破,組織聯合訓練就始終隔著一座山。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海軍相關部門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短時間內便搜集整理了雙方的軍事需求,為中俄海上聯合演習量身打造了一套集指揮通聯、文電收發、態勢顯示等功能於一體的專用信息系統。
隨著指控模式的突破,兩國海軍聯合訓練從“形聯”走向“神聯”。此次聯演,雖然要求聯合導演部、聯合指揮部、水面艦艇混合編隊“三級”指揮體系混合編成,全程混合編組、聯合指揮、聯合行動,但雙方指揮員始終配合得十分默契。
實地觀戰,一位軍事專家深有感觸地說:縱觀此次中俄聯演的成功,不僅在於兩國海軍建立了高水平的聯訓機制,更在於雙方高度自覺的聯合意識。
誠如斯言,主動聯合的意識如今已滲透到兩國海軍聯演的方方面面——
“以往,兩軍雖然走到了一塊,但演練全程主要是熟悉程序,雙方無需太多溝通和商量。”中方執行導演、海軍副參謀長董軍談到,“此次演習,無論是指揮機構編組,還是水面艦艇和陸戰分隊編組,都是雙方兵力混合編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融合。”
記者留意到,此次聯演在港岸階段不但組織了體育比賽和參觀交流,還首次將雙方官兵港岸軍事競賽、戰技術交流納入聯演內容,通過軍事科目交流增進友誼、加深聯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