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看,一國貨幣成為SDR籃子貨幣,須滿足外國央行和儲備管理者在以下幾方面的需要:一是可以投資該國債券市場,從而保證其可以根據SDR貨幣籃子的構成來相應配置該國的政府債券等資產;二是可以投資利率和匯率衍生品市場,從而對衝利率和匯率風險;三是可以在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從而保證其可以將該國貨幣兌換成其他貨幣,滿足國際收支的需要;四是所有操作應方便、透明,相關投資活動應有具有一定資質的金融機構提供代理業務,以滿足不同國家的需要;五是提供代表性利率,以滿足SDR利率定價的需要,該利率應由具有市場流動性的3個月期利率工具決定;六是提供市場化的代表性匯率,以滿足SDR匯率定價的需要;七是提供開立賬戶、托管等業務,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安排,以滿足多種資產管理的需要。
一國貨幣在滿足出口和“可自由使用”兩項硬性標準後,還需要滿足操作性要求,才能保證其在納入SDR貨幣籃子後的有效操作。
2015年的SDR審查指出:人民幣已達到SDR籃子貨幣的標準
早在2010年的SDR審查過程中,人民幣就已經滿足了SDR籃子貨幣的出口門檻標準,但由於當時人民幣國際化剛剛起步,人民幣尚未達到“可自由使用”的標準,因此未能成功“入籃”。2015年正值新一輪SDR審查期,由於人民幣仍然是SDR籃子貨幣外唯一符合出口標準的貨幣,因此審查的重點仍是評估人民幣是否符合“可自由使用”標準。
使用什麼標準?2011年,IMF曾在二十國集團(G20)的要求下對SDR審查標準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儲備資產標準”。該標準主要衡量一國貨幣儲備資產的特性,同時不再與“可自由使用”及IMF本身的資金運作掛鈎。從IMF的角度看,SDR作為儲備資產的特性意味著使用“儲備資產標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再與“可自由使用”掛鈎也減少了對貨幣的操作性要求。但是改變現有標準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討論新標準耗時較長,各國在短期內就新標準形成一致意見面臨一定困難,這有可能拖延SDR審查進程;二是採用新標準還可能給外界帶來誤解,認為IMF降低了SDR貨幣籃子的選擇標準以遷就中國。因此,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在2016年3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明確表示,支持IMF遵循現有標準開展SDR審查。這一表態獲得了各國及國際社會的良好反響,各方均認為這展示了中國尊重標準、不走捷徑、願以較高標杆加入SDR的積極態度。
使用什麼指標?由於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從實體經濟領域開始的,中國經常項目的開放程度要大於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這一特性意味著人民幣在貿易和服務領域的使用較多。此前“可自由使用”的衡量指標主要關注貨幣在金融交易上的使用情況,忽略了貨幣在貿易結算上的作用,並不能準確地反映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際情況。在將人民幣納入考察範圍後,IMF對其現有指標體系進行了審視,認為納入新指標有助於更好地反映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際情況;同時,增量數據較存量數據能夠更好地反映人民幣的變化情況和趨勢。因此,IMF在本輪審查中增加了“在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和“在貿易融資中的占比”兩項指標,對“國際債務證券占比”指標除了考察餘額數據,還增加了增量數據。新的指標體系有利於更全面客觀地衡量人民幣在全球中的實際地位。
數據從哪裡來?由於人民幣國際化是在近年開始迅猛發展的,一方面,包括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調查在內的一些數據庫中還沒有包含人民幣的數據;另一方面,部分數據更新過慢,如國際清算銀行(BIS)關於外匯交易的3年期調查,其上一輪調查時間為2013年,新一輪調查時間為2016年,不能及時反映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情況。此外,對於新增加的指標,也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補充。在此背景下,IMF和BIS分別開展了特別調查,並補充了新的數據源,妥善解決了數據問題,為SDR審查的全面客觀奠定了基礎。
人民幣走向“可自由使用”。自2010年SDR審查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民幣跨境支付不斷上升,離岸人民幣市場進一步拓展,人民幣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廣泛使用”和“廣泛交易”程度大大提高。根據IMF的最終審查報告,在“廣泛使用”方面,截至2014年,38個國家持有人民幣資產約合718億美元,占總外匯資產的1.1%,位於全球第7位;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國際銀行業負債約為4790億美元,占全球的1.8%,位於全球第5位;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國際債券餘額約為760億美元,占全球的0.4%,位於全球第9位,而2010年人民幣國際債券餘額為80億美元,占比位於全球第21位;2015年1-6月人民幣新發國際債券約280億美元,占全球的1%,位於全球第6位,2010年人民幣新發國際債券為7億美元,位於全球第22位;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跨境支付占全球的1.1%,位於全球第8位,2010年人民幣占比為0.1%,位於全球第10位;2014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貿易融資占全球的3.4%,位於全球第3位,2010年人民幣貿易融資占全球的1.1%,位於全球第5位。在“廣泛交易”方面,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和倫敦等離岸人民幣中心快速發展,人民幣在主要外匯市場交易量也迅速增加。根據截至2015年4月底的地區和國家調查數據,人民幣在六個地區交易中心的交易規模已達日均2500億美元,BIS最新的3年期調查數據也顯示,截至2016年4月,人民幣交易規模為日均2010億美元,交易規模位於全球第8位,而2010年人民幣在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僅為日均340億美元,交易規模位於全球第17位。
與此同時,中國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向外國央行類機構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滾動發行3個月期限國債以提供人民幣代表性利率、加強數據透明度、延長人民幣交易時間等,切實解決了操作問題。
2015年11月30日,基金組織執董會討論並全票通過了SDR審查報告,認定人民幣已經滿足了出口和“可自由使用”標準,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SDR貨幣籃子相應擴大至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5種貨幣,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權重分別為41.73%、30.93%、8.33%和8.09%,新的SDR籃子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過程,也是中國以建設性的方式、遵照現有審查程序和審查標準參與SDR審查的過程,展現了中國作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的積極姿態。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