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可以說,長征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軍事學甚至政治學的邊界。這場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回宣傳,發生於中日甲午戰爭整整40年後。紅軍是那樣英勇,那樣堅強,那樣無私,那樣藐視一切苦難和死亡,一掃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百年來腐朽、守舊、毫無精氣神的衰敗氣象,一掃國人懦弱、麻木、卑微“如死豬臥地,任人宰割”的精神陰霾。它是一個5000多年古老民族在精神上的復興,青春勃發,百折不回。它揮揚著抗日救國的大旗,開啟了為中華民族振興而團結奮鬥的歷史新頁。它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理論信念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保持先進性的鮮活注解。它以洪荒之力,標注了人類在突破體能極限和意志極限之後,憑借信仰所能達到的新的高度。“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獻給人類精神宇宙一次壯麗的日出。所以,有人說:“長征賦予了中華民族許多世紀以來未曾見到過的、異乎尋常的團結和非凡氣概。”
最為重要的是,長征淬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標誌著黨從幼年逐步走向成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帶領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進入了社會主義”。
在長征結束半個世紀之後,當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帶著全家,帶著腦海中的長征傳奇,來到大渡河的懸崖邊時,他震驚了:“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而言,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要因素。”
軍歌飄遠,硝煙散去。山巒肅穆,河水深流。時間像個沉默的老人,一言不發。只有山岩上斑駁的彈痕,只有墓碑上模糊的字跡,只有老紅軍身體裡殘留的彈片,述說著那段悲壯而偉大的歷史。
“只有我們血染過的山河,更值得我們與後世謳歌和愛護。”
那場80年前勝利的遠征,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心理支撐點,凝聚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人類一切美好光輝的品質,都可以從長征精神中找到”。
長征精神形成於長征全過程,卻蘊涵著中國共產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偉業、建設新中國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全部精神要素,由此衍生出一個強大的“精神譜系”:抗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抗洪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中國精神……一經植入理想信念這種強大的精神基因,這支軍隊,無堅不摧,所向披靡。從中國工農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數易其名而不忘初心;從打土豪分田地到北上抗日,從解放全中國到抗美援朝,從投身改革開放洪流到為國家利益的拓展提供強力支撐和保障,無論風雲變幻,始終不辱使命,本色不改。紅軍老戰士一代代傳承下去的堅持信念、逆境奮鬥的革命傳統和艱苦樸素的良好家風,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黃金般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