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歐洲面臨難民困境 欲學中國長遠角度看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09:34:59


 
  如果說市場經濟地位之爭常被看成中歐摩擦中一個充滿火藥味的話題,那麼在“歐洲中國論壇”的閉門討論中,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更多展現出 的是一項有意思的共識: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爭議本身是“象徵性的”。從歡迎晚宴上歐洲同行拋給中國嘉賓關於市場經濟地位爭議的第一問開始,“中國市場經濟地 位”問題本身的重要性就被降了格。在討論過程中,中國同行明確表示,市場經濟是中國早已確立的發展方向和運轉規則,歐洲給或不給這個地位,中國人沒那麼感 興趣。一位中國專家直接發問:“給不給有什麼區別?能讓歐洲減少對中國的抱怨嗎?”
 
  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15周年,根據當初加入WTO的締約條款,屆時中國應該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其他締約國不得 再以中國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而以替代國產品價值為參照來對中國進行“反傾銷”。歐洲在這一問題上至今態度曖昧。有意思的是,據一名歐盟內部人士透露,歐盟 自己也忘了這個時間節點,直到一年前不斷有大公司敲門詢問大限將至如何應對時,歐盟才驚覺著手已晚。歐盟眼下壓力巨大,需要讓所有成員國站在一起,拿出一 個統一的計劃來,還得跟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盟友和夥伴商量,跟中國的其他貿易夥伴商量。與此同時,歐盟每天收到很多人的施壓郵件,內容是“可不能說中國是 市場經濟。”

  “我們正在努力尋找一個優雅的、平衡的解決方案。”這名歐盟內部人士表示。在閉門的討論中,多名歐方人士承認,關於是否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討 論,是一場技術性的討論,也是一場法律意義的討論,更是一場政治性討論。讓這位內部人士有些無奈和擔心的是“政治觀念已經決定立場”。

  “無論如何,尷尬時刻無可避免。”顧德明在與我的交談中這樣總結:“不管歐委會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上做出什麼決定,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歐委會會不會保留以往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措施。取消或修改?目前看來修改的可能性更大。但我懷疑他們能不能在12月之前完成。”

  “碎片化”的歐洲在中美間兩頭下注

  除與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博弈和投資協定談判,歐洲還面臨同美國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談判難題。斯蒂芬斯說:“當前的歐美 關係非常讓人沮喪,因為雙方都能看到攜手合作帶來的共同利益,但不管是TTIP談判,還是中東安全問題,雙方都沒達成政治意願。美國人說歐洲已忘記如何從 政治角度思考,歐洲人則擔憂‘特朗普現象’,擔心美國搞‘脫離接觸’。”有歐洲專家反對把TTIP只看作美歐之間的雙邊討論,他們傾向於談論美歐關係不順 時對中國力推全球化的溢出效應。與歐洲同行交流時,我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觀點:TTIP受挫反映一個普遍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歐美人看不到全球化帶來的好 處,擔憂者居多,而在中國,有更多人看到全球化的好處,中國並不滿足於當世界工廠。他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TTIP反襯出的氛圍,如果歐美對中國不 好,那麼結果對誰都不好。

  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內部存在如何在中美之間平衡自身、兩面下注的討論。這是一個面臨深刻的權力分配與身份轉型的時代。相對美歐關係,中歐關係被 認為更加自如一些。然而,歐洲自身的碎片化讓一切變得不確定。對中國而言,歐洲在一些問題上難以達成統一姿態面對中國,恰恰意味著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對歐洲人自身而言,歐盟成員國之間在面對中國時的雙邊競爭與力量更迭,也加深了對歐盟內部等級劃分的擔憂。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