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抑鬱症患者逐年增多 心理健康亟待關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11:08:54


 
  不久前,影星喬任梁因抑鬱症自殺離世,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們唏噓不已。

  人們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受外界影響所致?

  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劉抬頭望向天花板,南邊牆角處的那攤水漬又出現了,慢慢化成了一朵骷髏花。“每天我都能看見這朵花,樓上鄰居為什麼就不承認呢?”其實,滴水聲是他的幻覺。這就是妄想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苦楚人生。

  楊甫德表示,重性精神類疾病患者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染色體基因片段存在缺陷、畸變、衝突。在童年的潛伏期,會表現出躁狂等症狀,到青壯年期發病後更為明顯。而相比之下,抑鬱症等病症的生物遺傳性病因是次要的,主因是應激性心理反應。比如長期被不良情緒侵襲,包括被壞人欺騙、被親友誤解、被同事冷落,以及投資、入學、擢升不順……一件件糟糕的小事情不斷累積,就可能在遇到突發重大事件時,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難以自控的“情緒”演化為令人崩潰的、導致精神類疾病的誘因。此外,像患者術後、女性產後、老年人退休後、災害發生後等,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出現巨大變化,而心理調適未能同步,就會導致抑鬱症。

  專家指出,無論病因是生物遺傳因素,還是個人的應激心理反應,都與社會環境這個外在“催化劑”有關。王剛分析,從發病的幾率來說,基因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大的變異。內因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外因——社會環境。“社會轉型期,人們普遍感覺人生中不可預測的壓力增多,很多訴求難以實現。加之生活節奏加快,導致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導……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猝然發病。”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日昌認為,以前計劃經濟時代,從收入到就業,人們都在“分配”的軌道下按部就班地生活。“而市場經濟帶來了多種選擇,產生多趨衝突。一些人什麼都想要,車子、房子、票子,反而引發內心焦慮。”

  在黃世敬看來,國民心理教育滯後於社會發展,容易產生焦慮。“某些群體富而不安,物質豐厚了,幸福感反而下降,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心里的這根弦越綳越緊,最終斷了。”

  精神疾病不僅僅是個體問題,應將其作為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予以重視

  精神類疾病對病患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