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央行啟動“天量”逆回購的大動作引發市場對其“後招”的猜想。
根據公告,央行公開市場昨日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七天,中標利率維持於2.5%。操作規模是上周同期的逾兩倍,也超出上周二進行的500億元七天期逆回購。
從數字上來講,這是自2014年1月底以來,央行單日逆回購操作的最大量。尤其是恰好在人民幣匯率階段性走軟預期較強、外匯占款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央行在公開市場放量“注水”,更凸顯出短期資金面不足所帶來的流動性壓力。
此外,本周公開市場還將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在央行昨日實施1200億元逆回購後,本周市場基本可以提前鎖定淨投放態勢。
對於央行突然加大逆回購的原因,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部研究員李奇霖表示,主要是近期外匯占款持續流出叠加央行干預匯市,導致短端流動性偏緊,央行通過逆回購釋放流動性,壓低短端資金利率意圖明顯。
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由此,今年7月成為有記錄以來我國央行口徑和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負增長最大的一個月。
市場人士認為,外匯占款單月下降規模增大,以外占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減少,給流動性帶來一定壓力。央行在公開市場加大短期資金投放,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市場利率大幅波動。
央行大手筆逆回購之舉,並沒有降低市場對降准的期待。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歷史上如此大幅的外占下滑必然帶來降准對衝,儘管央行大規模逆回購超預期,但降准概率仍不能排除。
他還稱,實際利率也確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特別是在匯率貶值後,政策焦點將更關注國內經濟下行和實際利率走高的衝突。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亦認為,今年前7個月,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較上年末減少了6612億元,雖然通過逆回購可以暫時緩解當前流動性壓力,預計未來數月新增外匯占款仍不容樂觀,需繼續降准應對。
不過,從數據來看,目前銀行間市場的短期流動性局面改善仍不大。18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隔夜Shibor報1.7450%,上漲4.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10%,上漲1.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930%,上漲0.20個基點。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市場上資金總量並不缺乏,只是機構期限需求不平衡,7天期品種供給仍充足,但資金需求方卻均集中在隔夜品種;因此預計央行也不會讓流動性太過寬鬆,而傾向通過定向和公開市場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來源:新華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