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改革 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後,中國極為重視的第四個自信。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權威闡釋“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數個“更”字凸顯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
增強文化自信,我們一直在路上。黨的十八大為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吹響了新的號角,文化體制改革在中華大地全面開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型智庫、推動媒體融合、改進文藝評獎、支持戲曲傳承……
文化體制改革,要真正惠及人民群眾。黨的十八大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2015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體系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在這些精神指引下,“文化民生”風生水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正在更廣更深地惠及人民群眾。
文化體制改革,要不忘精神文明建設。2015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很好回答了文化企業怎樣能活得好、行得正、走得遠,怎樣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這一歷史和時代課題。
“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習近平指出,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
“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著眼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習近平深刻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如今,我國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設正呈現出一派嶄新的格局和生機勃勃的氣象,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勢不可擋。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的話再次堅定了中國人民向著夢想前行的信念和力量。
(來源:央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