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者鼓掌通過“丙申秋廈門共識”(中評社 秦正陽攝) |
談形勢、說問題 兩岸關係危中有機
論壇開始後,與會學者最關注、也是擺在首位的問題,必然是當前兩岸關係的嚴峻形勢與兩岸交流的不利氛圍。中評智庫基金會聯絡部主任林艶指出,蔡英文大打“悲情牌”,把兩岸關係倒退的責任推給大陸,挑戰了大陸最高領導人的對台決策,也將親手摧毀兩岸關係的和平成果與互信基礎;中評智庫基金會國際部主任郭至君認為,美方也對當前兩岸溝通不利而憂心忡忡,進而更加懷疑蔡英文“維持現狀”的能力;廈大台研院博士生王瀚則注意到民粹主義對兩岸各自內部決策的挑戰,他對民粹綁架民意的趨向感到擔憂。
與此同時,與會者也注意到兩岸關係大背景與兩岸青年交流氛圍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教授肖日葵表示,兩岸關係不好,青年交流也雪上加霜;中評智庫基金會分析員束沐指出,“認同迷思”長期困擾著兩岸青年交流,而“新南向政策”的社會文化效應則為今後的大陸的對台青年交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廈大台研院碩士生董洋洋、薛原以個人在台交流的親身經歷為例,均認為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刻板印象與優越感,讓兩岸青年難以良性互動,這背後是由更加深層的歷史與社會原因所決定。
不過,即便與會者均對當前兩岸形勢十分擔憂,但注意到了大陸方面對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增進兩岸青年相互理解的善意,也認為兩岸關係危機重重但危中有機,兩岸關係仍然存在著改善的可能。林艶指出,兩岸關係是走向衝突還是趨於緩和,一切都在蔡英文的一念之間,她仍需要完成未完成的答卷;廈大台研院博士生王豐收認為,蔡英文原以為上台後島內“新民意”支持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但幾波萬人大遊行讓外界意識到,過去八年來的兩岸良性交流塑造了島內真正意義上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民意”。
提建議、展前景 兩岸交流逆勢前行
而針對兩岸青年交流與大陸對台青年工作,在座的十位青年學者、學子有著說不完的話。這是因為他們都是兩岸青年交流的研究者、親歷者與推動者。大部分與會者都有赴台交流參訪經歷,不少人雖仍是學生年紀,但也算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老將”。他們對兩岸青年交流的問題看得最透徹、說的最形象、講的最動情,同時提出的相關建議也是一針見血,切中要害。
首先,與會者普遍注意到,當前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的形式亟待改進與創新。針對目前“大拜拜式”活動仍然普遍存在於兩岸青年交流領域,林明治和薛原都發現大陸組織的對台青年交流活動看得多、聽得多、親身參與度不高、互動性不強,有的形式大於內容,效果不盡理想;肖日葵認為,文化、公益性、深度體驗式交流與涉及個人發展的交流是今後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可以深化與拓展的方向;束沐則建議,探索實行“競標制”,讓青年人自主組隊、結社、命題、組織,以競標形式申請兩岸交流活動項目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