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進入霜降節氣,冷空氣趨向活躍,我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今年下半年氣溫新低。寒潮來襲,居民防寒保暖情況怎樣?對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未來,我們如何科學防禦寒潮?新華社記者深入各地探訪寒潮。
秋景猶醉 冬味趨濃
在北京,近郊區可以觀賞的紅葉明顯增多,正在形成觀賞景觀。與此同時,受東移高空槽影響,北京市西部山區的海坨山、佛爺頂、百花山等高海拔地區,氣溫低於0℃。北京市氣象局28日發布“霜凍藍色預警”信號。
當日清晨,太原市在多日的連陰雨後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晴天。天空微藍,秋景猶醉,但迎面吹來的寒風卻多了幾絲冬天的味道。
43歲的女快遞員張秀春在綠色的工裝裡多套了一層毛背心,又把棉手套戴好,像往常一樣在6點50分準時出了門。張秀春說,跑得身上出汗,臉上手上卻是冰涼,就在等客戶時搓搓臉、搓搓手。
綜合各地氣象信息,山西預計29日夜間最低氣溫將達到-1℃。本周日,冰城哈爾濱不僅將迎來雨夾雪天氣,白天最高氣溫降至零下,或出現道路結冰現象。
來自中央氣象台的消息,未來10天,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呈下降趨勢,北方地區較常年同期偏低1-2℃。
天氣寒冷 人間溫暖
長沙連日來,陰天蔽日裹挾著寒意濃濃的北風,空中還斷斷續續飄著毛毛細雨,國慶前後穿著短袖還喊熱的長沙人,從上半月30℃左右的天氣一下子降到如今只有10℃多的天氣,委實感受到了冰火兩重天的味道。
在長沙市岳麓區銀盆嶺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冒著小雨,為今年83歲高齡的退休教師楊老夫婦送上慰問品,耐心提醒二老安全用電用氣,並留下社區值班專人專線電話,以備使用;81歲的周映雪老人,喪偶多年,又無退休金,年老多病,家中子女都是下崗失業人員,經濟條件十分拮據。當她接過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慰問金時,連聲道謝。“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幫助,我的身體可能早就不行了!”
寒潮襲來,為做好災害防禦,幫助特殊群眾應對極端天氣,長沙市各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陸續開展“寒潮送溫暖”慰問活動,積極幫助轄區孤寡、殘疾、下崗等特殊群眾解決後顧之憂,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
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為保證居民供暖,多數供熱企業開通了24小時報修咨詢電話,居民發現家中供暖有問題,可隨時撥打服務熱線,搶修人員將盡快趕往現場處理。哈爾濱市南崗區城管局車隊200餘台大型清冰雪機械全面檢修調試完畢,將按“雪中保暢通、雪後保乾淨”的清冰雪要求,採取邊下邊清、人機結合、多種大型機械組合作業等清冰雪方式,保障冬季道路順暢。
強化預報 科學防範
“要降溫了,快去基地看看大棚。”蔬菜種植戶李勤方在看見天氣預報短信後,立刻告訴正在做飯的妻子。
李勤方是雲南省尋甸縣的蔬菜種植戶,家裡有300畝的蔬菜大棚,眼下地裡的油麥菜已進入收獲時期。
“農業氣象預報幫了我們大忙。”李勤方說,以往更多是憑經驗,應對氣候變化。但經常到採取措施的時候,寒潮、降雨已經發生。現在有了農業氣象預報,可以提前採取防禦措施。
根據雲南省氣象資料顯示,預計10月28日冷空氣開始影響滇東北,高海拔地區將出現雨夾雪,29日推進到滇中地區。
“突然降溫對於公眾生活影響較大,公眾要預防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雲南氣象專家郭榮芬說。郭榮芬認為,此次中等偏強冷空氣過程會對秋收秋曬產生不利影響,農業生產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溫措施。
有專家提醒,此前江淮一帶已經出現陰雨降溫天氣,應盡快採取防範措施防止農業災害叠加。
中國氣象局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專家黃智敏介紹,以江漢平原為例,10月中旬以來,這裡的日平均氣溫大都降至14℃到13℃以下,在未來冷空氣繼續補充南下後,上述地區日平均氣溫不僅會降至10℃以下,在11月上旬,像鄂北、江漢平原東側地區、江淮北部,可能出現初霜凍,如果不作預防,農作物可能凍害。
他說,更嚴重的是前期連續出現陰雨和降溫天氣,已經造成江淮一帶成熟的雙季晚稻、玉米不能收獲,小麥播種推遲,處於苗期的油菜發生漬害。“根據預報,這種天氣還將持續,如果不做防範,災情會更嚴重,發生災害的範圍會繼續擴大。”
為此,黃智敏建議相關地區盡早做好防範準備。具體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對於油菜和已播小麥,農民應注意清理“三溝”濾水除漬,以利於全苗壯。小麥要利用雨中間隙好天或雨後晴好天氣,抓緊播種,力爭半冬性品種在11月5日前,春性品種在10日前播種完畢,以利於早生快發,安全越冬。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