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影、旅遊、美妝、美食、綜藝節目等“泛娛樂”領域內容占據了微博的半壁江山。時政、財經、讀書等嚴肅領域雖然有一批忠實粉絲,但已不是微博內容的主力。在微博CEO王高飛看來,微博正從實時信息網絡向興趣社交網絡轉變。
緊抓全新媒體形態的“風口”,隨之而來的是微博逐漸加強的“吸金”能力。2016年,以微博簽約自媒體人“俊平大魔王”為例,其售賣護膚品的自有店鋪流水近一億元,其中有七成用戶是其微博粉絲。在幾天前舉行的“微博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透露,憑借一些“頭部用戶”較強的個人品牌影響力和商業變現能力,微博已幫助其平台上的自媒體實現過百億元的年度收入。
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成了微博活躍用戶不斷增長的另一大原因。微博負責人介紹,隨著網紅、直播平台的興起,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微博從一二線城市走進三四線城市帶來了機會。
全面業務布局讓微博跑贏
在快速迭代更新的科技領域,用裁員、股價等信息來斷定一家公司成功與否未免有些武斷。儘管如此,在“徒弟跑贏師傅”的現狀下,兩個企業不同的發展路徑難免令人唏噓不已。
業內普遍認為,推特當下之所以舉步維艱,主要原因在於缺乏長遠的戰略布局。而微博卻建立了從文字到圖片、視頻、網紅再到電商、付費閱讀的完整商業閉環。
最近幾年,“生態”這個詞火了。從阿里巴巴馬雲到樂視賈躍亭,從小米雷軍到京東劉強東,似乎都繞不開這個關鍵詞。“生態”也幾乎成了一家互聯網企業建立商業護城河的必由之路。很多非互聯網圈內人士或許不知道,秒拍、小咖秀、一直播,都是微博投資、孵化的生態圈企業。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報告指出,視頻和直播產品正在成為推動微博用戶不斷增長的拐點,預計其月活躍用戶數將在2018年達到4億,微博已經不再是成立之初的“推特模仿者”。
正如摩根士丹利所言,如今微博已進化成為一個類似“推特+Instagram+Youtube”的超級社區,一個多媒體社交“廣場”。對於用戶來說,下載一個微博APP就能完成文圖、短視頻、直播等各種內容的接觸,是他們感受到的最直觀的便利。
相比之下,作為微博客鼻祖,推特的業務布局則顯得單薄許多。僅以“圖片”為例,2011年,成立5年後的推特才支持用戶在其頁面直接上傳圖片。而這時,著名圖片社交平台Instagram已經在線運營了近一年、吸引了五百萬用戶,並在圖片社交領域一騎絕塵。
此後,推特收購Instagram告吹。之後,推特收購短視頻應用Vine與直播平台Periscope,但卻對這兩家公司進行完全獨立運營,沒有與推特這座“孤島”形成相互導流與助力。在推特第三季度財報公布當天,Vine甚至被宣布即將“關張”,結局令人扼腕。“推特曾成功造就互聯網新社交文化,但卻打了一場商業敗仗。”一家外媒如是評論推特。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