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在中國-中東歐國家“16+1”機制框架下,近年來塞爾維亞與中國的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雙方在鐵路、公路等基建領域的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歐地區穩步推進的亮點。為此,記者採訪了塞爾維亞建設、交通和基建部國務秘書奧德拉格·珀勒蒂察。
珀勒蒂察首先表示,塞中長期友好,兩國今年6月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為深入發展塞中雙邊務實經濟合作奠定重要基礎。塞非常重視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和“一帶一路”倡議,確信共同推動落實該機制下的各項合作將會使塞受益良多。
塞中兩國成功開展了一系列互利互惠的基建項目合作。其中,橫跨多瑙河的普平大橋及其附屬道路,是中企在歐洲的第一個交通領域建設項目,被譽為“歐洲第一橋”。在高速公路建設領域,兩國合作也成績斐然,正在建設中的兩段全長約50公里的E763高速公路是中國對中東歐融資貸款協議框架內第一個落地的基礎設施項目,由中企承建,進展基本順利。中企承建的科茲托拉茲電站一期項目已於去年底完工,二期新擴建工程正在進行。
值得期待的是,在即將於拉脫維亞首都裡加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上,兩國有望簽署E763高速公路蘇爾欽-奧布雷諾瓦茨路段的貸款協議,該路段的跨薩瓦河橋梁將成為中企在塞承建的第二座大橋。此外,兩國還在繼續推動有關貝爾格萊德環城高速公路等項目的協商工作。珀勒蒂察認為,總體來講,無論是已建成,還是正在建設或籌劃中的基建項目,塞中合作都是高水準的。在中方貸款的重要支持下,參與相關項目的塞方建築、材料、設備和服務經銷商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珀勒蒂察指出,匈塞鐵路是目前塞交通基建領域的優先發展項目之一,該項目由中、匈、塞三國共同參與,屬於泛歐交通網絡的組成部分,對塞非常重要,是塞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基建項目,建成後將明顯有助於塞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提升塞經濟競爭力,並具有示範意義和帶動效應。具體來講,這條鐵路項目將給塞帶來諸多益處,如大大提高列車速度,減少客貨運時間,提升運輸安全、舒適度和運輸質量,吸引更多用戶,降低碳排放及環境污染等。
塞爾維亞正在進行加入歐盟談判,根據塞爾維亞與歐盟簽署的有關協議,以及塞交通運輸領域的相關戰略文件,匈塞鐵路必須採用歐盟標準,以確保該段鐵路與歐洲鐵路網實現全面互通,成為歐洲鐵路網的一部分。珀勒蒂察認為,這是塞中雙方積累經驗的良機。
今年6月,在塞方提議下,塞中兩國於貝爾格萊德簽署了建立中國-中東歐交通基礎設施合作中心的諒解備忘錄。珀勒蒂察指出,塞願積極發揮該中心的作用,以增強“16+1”機制的內在動力,更好地為“16+1”框架下中東歐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便利條件。他表示,中塞雙方在匈塞鐵路項目上的既有合作體現出高水準的專業精神和充分的相互理解,塞方相信,下階段雙方將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習近平主席今年訪塞期間,尼科利奇總統在會見記者時引用了習近平主席的一句話:“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的確,“一帶一路”倡議和“16+1”合作機制為中外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塞兩國在此背景下開展的交通基建領域合作表明,只要各方著眼長遠,攜手努力,互利共贏之路將越走越寬。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