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舉辦了以“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為主題的國際關係學科院長論壇,邀請中國國際關係領域的教育和科研管理者對當前的國際形勢進行分析和解讀。(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記者 臧涵)3日上午,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建院20周年暨建系56周年慶祝大會在國際關係學院秋林報告廳順利舉行。下午舉辦了以“世界秩序與中國角色”為主題的國際關係學科院長論壇,邀請中國國際關係領域的教育和科研管理者對當前的國際形勢進行分析和解讀。
各方面似乎都承認,經過高速發展的全球化進程,當下處於停滯不前、困難重重的境地;不管哪個地方,世人都見到了保護主義盛行和民粹主義上升,見到了難民問題和敘利亞危機的持續擴散,見到了傳統國際治理體系的乏力與大國協調的不易。
與此同時,世界秩序也在發生靜悄悄的改變,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高邊疆加速開發為代表的新型科技革命浪潮仍未止步,西方主導的國際規範和組織安排也日益被新興經濟體和政治勢力所衝擊所滲透所改造,世界範圍大規模戰爭受到約束的同時各種地區衝突和局部摩擦有所增多且複雜多樣,震蕩的全球政治經濟安全格局下不尋常的挑戰機遇和所謂“戰略意外”頻頻顯現。
那麼,到底如何判斷新的局面和利弊得失?是危機還是危中之機,是世界歷史過程的循環重演、還是新的時代變遷的開始?
吉林大學校長助理、公共外交學院院長劉德斌認為,未來的國際秩序,美國還是一家獨大。但是美國會接受俄羅斯和中國共享領導權來解決當今世界的面臨種種問題。
他表示,世界將會出現集團化和區域化相交叉的場景。無論在哪個前景中,中國都面臨很大挑戰,“中國目前處於大國崛起的初期,我們在構建世界安全體系中, 應當發揮多大的作用?中國在為世界提供物質產品外,能有哪些精神值得借鑒?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劉軍分析了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態度,他表示,中國對戰後國際秩序的認知是變化的。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為代表的領導人對西方為主導的國際秩序採取的是比較抗拒的態度,到了江澤民時代,他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5月8日至10日,習近平主席應普京總統邀請,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兩位領導人提出要共同維護二戰勝利的果實以及戰後的國際秩序。
|